《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
时间: 2024-09-19 21:4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
作者:施枢 〔宋代〕
曦龙浴海上扶桑,
云表辉芒烛万方。
史观缤纷书瑞色,
禁城奕烨锁祥光。
从知绣线添红影,
独喜丹心向太阳。
节里官闲无一事,
谛观易道静焚香。
白话文翻译:
在曙光中,龙形的阳光沐浴在扶桑树之上,
云层上闪烁着光辉,照耀着四方。
史书的记载五光十色,书写着吉祥的景象,
禁城中光辉耀眼,锁住了祥瑞的光芒。
由此可知,绣线勾勒着红色的影子,
我独自欢喜,心中向着太阳倾斜。
节日里,官员们闲暇无事,
我静静地观察易理,焚香祈福。
注释:
- 曦龙:指晨曦中的阳光,形象地比喻为龙。
- 扶桑:神话中东海的日出之处,象征太阳的升起。
- 史观:指历史的观察与记载。
- 奕烨: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
- 绣线:用来形容细腻的描绘或情感。
- 易道:指《易经》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枢,字公昕,号石林,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及书法,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至节日,表达了诗人在吴山上观看日出时的感受,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至日谒庙吴山见日初出》通过描绘日出时的美景与节日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光辉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首联以“曦龙浴海上扶桑”开篇,描绘出朝阳初升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云表辉芒烛万方”,则进一步渲染了光芒四射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辉煌的崇高感。
中间两联则转向人文的思考,“史观缤纷书瑞色”与“禁城奕烨锁祥光”相映成趣,诗人不仅在此时此刻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反思着历史与社会的吉祥之象。最后两联“从知绣线添红影,独喜丹心向太阳”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用词华丽,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文的思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曦龙浴海上扶桑”:描绘晨曦的光辉如龙般洒在海上,扶桑树象征着日出的地方。
- “云表辉芒烛万方”:云层上闪烁的光辉照耀着四方,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 “史观缤纷书瑞色”:历史的记录五光十色,象征着吉庆的色彩。
- “禁城奕烨锁祥光”:禁城内光辉灿烂,锁住了祥瑞的光芒。
- “从知绣线添红影”:诗人从中体悟,心中描绘出美好的情感。
- “独喜丹心向太阳”:独自欢喜,心中向着太阳倾斜,表达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 “节里官闲无一事”:节日里官员们闲暇无事,反映了社会的宁静。
- “谛观易道静焚香”:静静观察易理,焚香祈愿,表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虔诚。
-
修辞手法:
- 比喻:“曦龙”将光明比作龙,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诗的形式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在节日中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曦龙:象征光明与希望。
- 扶桑:代表日出的方向,象征新生与光明。
- 禁城:彰显人文环境的庄重与宁静。
- 焚香:代表虔诚的祈愿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 A. 山川
- B. 曦龙
- C. 江河
-
诗中提到的禁城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人文环境
- C. 战争
-
诗人在节日中做了什么?
- A. 唱歌
- B. 焚香祈愿
- C. 游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历史的思考,但更侧重于社会动荡下的忧虑。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施枢的作品都描绘了日出的美景,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