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目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4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辞巇险访龙潭,
潭底无穷碧似蓝。
乱石鸣滩溪过九,
飞泉泻瀑堑分三。
虽然道士能相引,
不比樵人得尽谙。
怊怅飞桥无路到,
乘风应许御云骖。
白话文翻译:
不怕艰险前往龙潭,
潭底的碧水深邃如蓝天。
乱石滩上水声轰鸣,
飞泉瀑布分流成三条。
虽然道士能引我而去,
却不如樵夫对这里的熟悉。
可惜空中飞桥无路可达,
乘风而行也难以驾驭云马。
注释:
- 巇险:艰难险阻。
- 龙潭:指山中的深潭,常与神秘、仙境相关。
- 碧似蓝:潭水清澈,颜色如蓝天般深邃。
- 乱石鸣滩:形容石滩上水流急促的声音。
- 飞泉泻瀑:形容瀑布像飞一样倾泻而下。
- 道士:指修道之人,通常掌握一些超自然的知识。
- 樵人:砍柴的人,指在山中生活的人,通常对环境非常熟悉。
- 怊怅:形容失落、怅惘的心情。
- 飞桥:指空中的桥,象征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寿,号问道,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俊逸,往往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东天目 其一》创作于施枢游历东天目山时,山水的壮丽与自然的神秘引发了他的思考,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龙潭”为引子,描绘了作者在艰难险阻中探寻自然之美的旅程。开篇便以“不辞巇险”显示了诗人渴望探索未知的勇气,接着对潭水的描绘,展示了其深邃而清澈的美感,充满了灵动的气息。诗人通过“乱石鸣滩”和“飞泉泻瀑”两个意象,描绘了自然的喧嚣与动感,仿佛听到水流的声音与泉水的奔涌。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深思。尽管道士能够引导他,但他认为樵人对这片土地的理解更为深刻,暗示着与自然的亲近感与人际交流的重要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到达理想境界的惋惜与无奈,体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失落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辞巇险访龙潭:表达了诗人勇敢探索的决心。
- 潭底无穷碧似蓝:描绘潭水的清澈与深邃,传达出一种宁静。
- 乱石鸣滩溪过九:描述了水流的激荡,增强了诗的动感。
- 飞泉泻瀑堑分三:展现自然景色的多样性,营造出层次感。
- 虽然道士能相引:提到道士作为引导者,暗示传统的引导方式。
- 不比樵人得尽谙:指出樵人对自然的熟悉程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怊怅飞桥无路到:表达对理想境界的难以实现的遗憾。
- 乘风应许御云骖:描绘理想的追求,带有幻想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潭水比作蓝天,传达出清澈的意象。
- 对仗:如“飞泉泻瀑”和“乱石鸣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声仿佛在“鸣”,使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潭:象征神秘与探索的未知。
- 碧水:代表清澈与纯净,内心的宁静。
- 飞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奔放。
- 飞桥: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潭”象征什么?
- A. 神秘与探索
- B. 财富与权力
- C. 战争与纷争
-
诗人认为谁对这片土地更了解?
- A. 道士
- B. 樵人
- C. 渔夫
-
“怊怅飞桥无路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 《山中问答》 by 王维: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内心的追寻。
诗词对比:
- 施枢的《东天目》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施枢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的表达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深入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