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

时间: 2025-01-19 16:51:33

昨夜阴风刮地鸣,乱敲窗纸梦魂惊。

壁寒剥落泥成片,屋老漂摇瓦作声。

野市霜明人迹险,官河水冷客舟横。

翻思带甲眠戈者,何幸吟身傍帝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施枢《昨夜》

昨夜阴风刮地鸣,乱敲窗纸梦魂惊。
壁寒剥落泥成片,屋老漂摇瓦作声。
野市霜明人迹险,官河水冷客舟横。
翻思带甲眠戈者,何幸吟身傍帝城。


白话文翻译:

昨夜阴风在地上呼啸,打得窗纸乱响,惊醒了我的梦魂。
墙壁寒冷,剥落的泥块成片,老旧的房屋摇晃着,瓦片发出声响。
野外集市上霜明人迹稀少,官河水冷,客船横在水面。
我不禁想到那些披甲带戈的战士,他们何等幸运,能身处帝王之城吟唱。


注释:

  • 阴风:指阴冷的风,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梦魂:梦中的魂灵,指梦境中的情感或状态。
  • 壁寒:墙壁冰冷,表现出环境的恶劣。
  • 泥成片:泥块剥落成片,显示出墙壁的破旧。
  • 漂摇:摇动,形容房屋因风而晃动。
  • 霜明:霜冻清晨的光景,常常意味着寒冷和孤寂。
  • 客舟:旅客的船只,这里暗示着漂泊与无依无靠。
  • 带甲眠戈者:指的是身披铠甲、手握兵器的士兵,暗示战斗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枢,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情感深邃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在孤独环境中的思考与感受,背景可能是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结合个人的感受与时代的背景。


诗歌鉴赏:

施枢的《昨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想象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昨夜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的“昨夜阴风刮地鸣”,给人一种寒冷、凶险的感觉,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壁寒剥落泥成片”,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恶劣与房屋的破败,显然是对生活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社会的思考,通过“野市霜明人迹险,官河水冷客舟横”描绘了社会的冷清与人们生活的艰难,表现出对人世间冷漠的感受。最后一句提到“翻思带甲眠戈者”,将视角转向战士,表现出对战士的敬佩与羡慕,暗含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无奈,赞美那些能在帝王城中自由吟唱的人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阴风刮地鸣:描绘了一个阴冷的夜晚,风声凶猛,给人带来不安。
  2. 乱敲窗纸梦魂惊:窗纸被风吹打发出声响,打断了诗人的梦境,表现了内心的不安。
  3. 壁寒剥落泥成片:墙壁冰冷且剥落的泥土,暗示着环境的凋零与无情。
  4. 屋老漂摇瓦作声:老旧的房屋因风而摇动,瓦片发出声响,显示出居住环境的脆弱。
  5. 野市霜明人迹险:寒霜覆盖的集市上,行人稀少,表现出孤独与冷清。
  6. 官河水冷客舟横:官河的水冰冷,客船静静停泊,暗示着漂泊与孤寂。
  7. 翻思带甲眠戈者:回忆那些披甲睡在战场的士兵,表达对他们的惦念与羡慕。
  8. 何幸吟身傍帝城:感慨那些能在帝王城中吟唱的人是多么幸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夜晚的孤独与战士的勇敢,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环境描绘得有生命,如“阴风刮地鸣”,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威胁。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自由、勇敢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历史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风:象征着不安与压迫。
  • 梦魂:代表着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 霜明:象征着寒冷的现实与孤独。
  • 带甲眠戈者:象征着勇敢与牺牲的精神。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个人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带甲眠戈者”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士兵
    • C. 渔夫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环境是(____)的。

    • 答案:阴冷
  3. 判断题:诗中的“霜明人迹险”形容的是冷清的集市。

    • A. 对
    • B. 错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施枢的《昨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施枢更注重环境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 《施枢生平与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