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竹
仲并 〔宋代〕
嵚岑何处峰,来伴萧疏竹。
悠然方丈间,寄此千里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稀疏的竹林相伴的景象。在幽静的方丈(指道教修道士的居所)之间,诗人将这幅风景寄托于万里之外的目光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悠然自得和心灵的宁静。
注释:
- 嵚岑:嵚岑意为高耸的山峰,常用于形容山的险峻。
- 萧疏:指竹林稀疏,形容竹子的生长状态。
- 方丈:指道教或佛教修道士的居所,通常是一个简朴的地方。
- 千里目:意指远眺千里之外,表达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仲并在宁静环境中,或许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对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诗中“嵚岑何处峰”一句,既描绘了山的高耸险峻,也引发了人们对山的思考,山的存在仿佛是为了陪伴身旁的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挺拔和坚韧,这里与高峰相伴,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
“悠然方丈间”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把自己置身于方丈这样宁静的环境中,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寄此千里目”一句,展现了诗人胸怀宽广的情怀,尽管身处一隅,却能遥望千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宁静、优雅的心境。诗人通过山与竹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意在传达一种和谐与平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嵚岑何处峰:在问高耸的山峰何处,暗示对自然的敬仰。
- 来伴萧疏竹:山峰伴随着稀疏的竹子,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悠然方丈间:在安静的方丈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 寄此千里目:将这份宁静与遥远的景象相结合,体现出广阔的视野。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峰与竹子的搭配,隐喻人生理想与坚韧。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竹子:代表着坚韧与清白的品德。
- 方丈:代表着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千里目:象征着开阔的视野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嵚岑”指的是: A. 竹子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
“悠然方丈间”中“方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乐器
C. 道教或佛教修道士的居所
D. 一种饮料 -
诗人通过山与竹的搭配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厌恶
B. 对人生的追求与思考
C. 对战争的思考
D.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望岳》(杜甫):同样描写山的壮丽,但更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
- 《竹里馆》(王维):与《对竹》同样表现竹的意象,但更侧重于隐逸的生活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仲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