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子余侍郎挽诗》

时间: 2025-01-09 02:35:03

哀荣终始冠当时,何况人生七十箕。

岘首正思羊叔子,宣城还忆谢玄晖。

松阶方俟甘泉对,蒿里俄惊朝露晞。

他日西州忍重过,为公回首一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荣终始冠当时,何况人生七十箕。
岘首正思羊叔子,宣城还忆谢玄晖。
松阶方俟甘泉对,蒿里俄惊朝露晞。
他日西州忍重过,为公回首一沾衣。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哀叹荣华的始终都在于当时的荣耀,更何况人生只有七十年呢?我在岘首正想念羊叔子(羊士廉),在宣城还怀念谢玄晖(谢安的侄子)。松阶上静静等待甘泉的滋润,蒿草中突然惊醒了早晨的露水。将来再去西州时,想起你,我的衣襟不禁沾湿。

注释:

  • :指的是超越、首屈一指。
  • 七十箕:箕,古代量词,指代一生的年限,七十岁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
  • 羊叔子:羊士廉,字叔子,东晋名士,与诗人有交情。
  • 谢玄晖:谢玄,字弘,东晋名士,与诗人有交情。
  • 甘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
  • 蒿里:指茂盛的蒿草,象征着自然的状态。
  • 西州:指的是当时的某一地域,寓意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聚焦于友谊、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展现出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齐子余侍郎挽诗》是蔡戡为悼念友人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重,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对友人的追忆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宣泄,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荣华富贵的思考和对生活意义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齐子余侍郎挽诗》以哀悼的口吻,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以“哀荣终始冠当时”引入,便突出了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语气中带有一种无奈与惋惜。诗中提到的“七十箕”,既是对人生长度的界定,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质疑。

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同的时光,提及羊叔子和谢玄晖,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松阶方俟甘泉对”,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期盼与渴望,似乎在暗示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稀缺与珍贵,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

最后两句“他日西州忍重过,为公回首一沾衣”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衣襟沾湿不仅是对友谊的感伤,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暗示着即便重逢之日,也难以抹去心中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沉,借用自然景象与友人回忆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惆怅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人情的温暖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哀荣终始冠当时:感叹荣华富贵的始终都在于当时的光辉。
  2. 何况人生七十箕:人生短暂,只有七十年,感叹生命的易逝。
  3. 岘首正思羊叔子:在岘首这地方,正思念羊士廉。
  4. 宣城还忆谢玄晖:在宣城时还怀念谢玄。
  5. 松阶方俟甘泉对:松阶上静静等待甘泉的滋润,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
  6. 蒿里俄惊朝露晞:在蒿草中突然惊醒了早晨的露水,象征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短暂。
  7. 他日西州忍重过:未来再到西州,难以忘怀过去的情感。
  8. 为公回首一沾衣:想起你,衣襟不禁沾湿,表达深切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短暂的七十年,以强调生命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甘泉”和“朝露”象征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华:象征着世俗的成功与光辉。
  • 羊叔子、谢玄晖:象征着友谊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 松阶、甘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理想。
  • 朝露: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七十箕”是指什么? A. 一种量词
    B. 人生的年限
    C. 友人的名字
    D. 自然现象

  2. “岘首正思羊叔子”中提到的羊叔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名士
    C. 友人的名字
    D. 自然景物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荣华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惜别。
  • 《春望》 by 杜甫:抒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蔡戡的《齐子余侍郎挽诗》李白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蔡戡更注重于对人生短暂的感叹,而李白则更突出离别时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