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子余侍郎挽诗》

时间: 2024-09-19 21:47:56

玉筍班中第一人,堂堂风采照公卿。

箕裘四世儒科贵,簪橐三朝法从荣。

广厦细旃多启沃,黄扉青琐罄忠诚。

经纶未了犹遗恨,信史空留后世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筍班中第一人,堂堂风采照公卿。
箕裘四世儒科贵,簪橐三朝法从荣。
广厦细旃多启沃,黄扉青琐罄忠诚。
经纶未了犹遗恨,信史空留后世名。

白话文翻译:

在玉筍班中他是最优秀的人,堂堂的风采照耀着公卿。
出身于四代书香世家,科举名声显赫,三朝的官位也得到了荣华。
宽广的房屋和精美的帷幕都充满了生机,黄门和青色的锁都倾注了他的忠诚。
他未能完成的事业令人遗憾,唯有信史中留存他的名字。

注释:

  • 玉筍班:指的是书院或学堂,形容其高雅的环境。
  • 堂堂:形容气宇轩昂,形象出众。
  • 箕裘:指家世,箕裘四世即指四代书香门第。
  • 簪橐:簪子和书包,象征着官职和学识。
  • 广厦:宽敞的房屋,象征地位的显赫。
  • 细旃:精美的帷幕,象征高雅的环境。
  • 黄扉青琐:形容门庭的华丽与庄重。
  • 经纶:指治国理政的才干。
  • 信史:指真实的历史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抒怀和咏史为主题,风格清新,语句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齐子余侍郎而作,表达了对其出色才华及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情。齐子余是一位在仕途中颇有建树的人物,诗中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表现出对人才的敬仰与怀念。

诗歌鉴赏:

《齐子余侍郎挽诗》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怀念的挽诗,蔡戡通过对齐子余的一生的描绘,展示了其卓越的才能与光辉的形象。诗的开头用“玉筍班中第一人”来形容齐子余,显示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地位,可以想象他在当时学术界的风采,令人仰慕。接下来的几句则更进一步,强调了齐子余的家世与其在官场上的成就,表达了对他身世背景的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齐子余未竟事业的惋惜,尤其是“经纶未了犹遗恨”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齐子余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和对其忠诚的敬意。这种感情的转折,让整首诗从赞美走向了深沉的哀思,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深度和对人才的珍视。

整首诗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很严谨,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筍班中第一人:在书院中,他是最出色的人。
  2. 堂堂风采照公卿:他的风采堂堂正正,光彩照人,足以让公卿都感到自愧不如。
  3. 箕裘四世儒科贵:出身于四代书香门第,家世显赫,科举名声显赫。
  4. 簪橐三朝法从荣:三朝的官位也因其才华而显得荣华富贵。
  5. 广厦细旃多启沃:宽敞的房屋和精美的帷幕展示了他的成就与繁荣。
  6. 黄扉青琐罄忠诚:他对国家的忠诚与付出,在他的生活中得到了体现。
  7. 经纶未了犹遗恨:他未能完成的事业令人遗憾。
  8. 信史空留后世名:历史将仅仅留下他的名字,其他的荣耀已随风而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 比喻:通过“玉筍班”形象比喻学术环境的高雅。
  • 排比:通过多个并列结构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齐子余的怀念,表达了对人才的珍惜与对未竟事业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才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筍:象征高洁的品德。
  • 公卿:象征权力与地位。
  • 黄扉青琐:象征家国的荣耀与忠诚。
  • 信史:象征历史的真实与长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齐子余侍郎被誉为什么?

    • A) 最年轻的官员
    • B) 玉筍班中第一人
    • C) 文人墨客
  2. 诗中提到齐子余出身于哪种家庭?

    • A) 商贾之家
    • B) 书香门第
    • C) 农民家庭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齐子余的赞美
    • B) 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 C) 对历史的否定

答案:

  1. B) 玉筍班中第一人
  2. B) 书香门第
  3. B) 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题临安邸》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安石蔡戡的诗歌都展现了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政治理想的表达,而蔡戡则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