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四自峻极中院步》

时间: 2025-01-06 05:07:26

税驾绿岩前,攀萝不知倦。

人从树杪来,路向云端转。

忽觉在烟霓,回首峰岭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税驾绿岩前,攀萝不知倦。
人从树杪来,路向云端转。
忽觉在烟霓,回首峰岭变。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岩石前驾车,攀爬藤萝的我毫不觉得疲倦。
人们从树梢间走来,路途向云端蜿蜒延展。
忽然感觉身处于烟雾和彩虹之间,回头望去,峰峦的景色已然不同。

注释

  • 税驾:驾车,指乘坐车马。
  • 绿岩:青翠的岩石,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 攀萝:攀爬藤萝,藤萝是一种攀爬植物,常生于山林中。
  • 树杪:树的顶端或树梢。
  • 云端:云的高处,形容高和远。
  • 烟霓:烟雾和彩虹,形容美丽而神秘的自然现象。
  • 峰岭:山峰和山岭。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宗尧,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梅尧臣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们多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四自峻极中院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嵩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以“税驾绿岩前”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接着“攀萝不知倦”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沉醉,描绘出一种不知疲倦的探索精神。第三句“人从树杪来”描绘了人们在高山之上的游览,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而最后一句“忽觉在烟霓,回首峰岭变”则意在传达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悟自然的无常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的高远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税驾绿岩前:诗人站在青翠的岩石前,开头即设定了一个清新的自然环境。
  2. 攀萝不知倦:表现出诗人游览时的兴致高涨,尽管攀爬藤萝,仍然感到无比的快乐和不知疲倦。
  3. 人从树杪来:描写其他游人从树梢走来,增添了诗的生动气氛。
  4. 路向云端转:形象地描述了道路蜿蜒向上,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
  5. 忽觉在烟霓:瞬间感受到身处在烟雾和彩虹的奇幻之中,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6. 回首峰岭变:回头一看,山峰的景色似乎有所变化,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喻成烟雾和彩虹,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人和自然的互动,使得景色更具生机。
  • 对仗:如“攀萝不知倦”、“路向云端转”,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透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美丽自然的追求,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 绿岩: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藤萝:象征着探索和攀登,代表对理想的追求。
  • 云端: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境界。
  • 烟霓:象征着神秘与变化,反映出自然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攀萝不知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感受? A. 疲惫
    B. 兴致高昂
    C. 忧愁

  2. “人从树杪来”中“树杪”指的是哪里? A. 树根
    B. 树干
    C. 树梢

  3. 诗中提到的“烟霓”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生的苦闷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自然描写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相似之处,均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王维的诗中更多展现出秋天的萧索,而梅尧臣则通过春夏的生机展示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