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

时间: 2024-09-19 20:56:23

小圃初开清潩岸,名花近取宛丘城。

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

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余清。

细锄瓦砾除荆棘,未可令齐众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圃初开清潩岸,
名花近取宛丘城。
争言千叶根难认,
忽发双葩眼自明。
谪堕神仙终不俗,
飞来鸾凤有余清。
细锄瓦砾除荆棘,
未可令齐众草生。

白话文翻译

小园子里,初春的花朵在清澈的水岸边悄然开放,
名贵的牡丹花正好在宛丘城的附近盛开。
人们争论千叶牡丹的根难以识别,
而我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它的双瓣花,眼前顿时变得明亮。
即使被贬谪成了神仙,仍然不显得庸俗,
飞来的鸾凤依旧是那么清雅。
我细心地除去瓦砾和荆棘,
不能让杂草在这里生长。

注释

  • 小圃:小园,指小的花园。
  • 清潩岸:清澈的水岸,潩(xǐ)字有水面清澈的意思。
  • 千叶:指千叶牡丹,一种名贵的牡丹品种。
  • 宛丘城:地名,指某个地方。
  • 双葩:双瓣的花,形容牡丹花的形态。
  • 谪堕:被贬谪,形容地位的降低。
  • 鸾凤:古代神话中的鸟,象征美好和高贵。
  • 瓦砾:瓦片、石块等,形容园中的杂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清新的文风、独特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被贬谪之后,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诗中以牡丹为题,象征高洁和坚韧的精神。

诗歌鉴赏

《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是一首描绘牡丹的诗,贯穿着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小园子里牡丹盛开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与名花的亲密接触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花的美丽,更在品味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千叶牡丹的独特欣赏。尽管外界对其根的辨识难度有所争议,但在诗人的眼中,双瓣的花朵却使一切变得清晰可见。这种对美的敏锐感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独特视角。

“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余清。”这几句显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淡然与从容。尽管身处逆境,诗人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象征着他的内心自由与高尚。诗中通过鸾凤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通过细心地清理杂草,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圃初开清潩岸:描绘小园中的花朵初开,点明了环境的清新。
  2. 名花近取宛丘城:将名花与地名相结合,凸显牡丹的珍贵。
  3. 争言千叶根难认:引入对千叶牡丹的讨论,表现人们的争论。
  4. 忽发双葩眼自明:突显诗人对美的瞬间领悟,双瓣花的出现。
  5. 谪堕神仙终不俗:自我反省,表明即使贬谪也不失高洁。
  6. 飞来鸾凤有余清:象征美好的事物,暗示诗人的理想追求。
  7. 细锄瓦砾除荆棘:表达了对环境的整理和美化的努力。
  8. 未可令齐众草生:强调对杂草的排斥,象征对平庸和庸俗的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神仙,强调其高贵与美丽。
  • 对仗:如“飞来鸾凤有余清”与“谪堕神仙终不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牡丹、鸾凤等意象,传达出高洁与美好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状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圃:象征着个体的内心世界。
  • 千叶牡丹:象征美丽、高贵。
  • 飞来鸾凤:象征理想、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名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牡丹
    • C. 菊花
  2. “细锄瓦砾除荆棘”中的“荆棘”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平庸与庸俗
    • C. 友情
  3. 诗人对待贬谪的态度是?

    • A. 沮丧
    • B. 从容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登高》:同样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胸怀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