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简夫秋园》

时间: 2024-09-19 20:56:23

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

绕栏吟落日,拾径得残葩。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

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
绕栏吟落日,拾径得残葩。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
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岂会辜负我,小小的园子里依旧开着花。
在围栏旁吟唱着落日,沿着小路捡到残存的花瓣。
菊花刚刚细细地藏住了蝴蝶,梧桐树稀疏,不再庇护乌鸦。
游玩观赏需要用心去体会,霜雪只留下一些木桩。

注释:

字词注释:

  • 岂相负:岂(难道)相(互)负(辜负)。
  • 小园:指小花园。
  • 绕栏:围绕栏杆。
  • 吟落日:吟唱落日的情景。
  • 拾径:沿着小路。
  • 残葩:残余的花瓣。
  • 菊细:菊花细小。
  • 初藏蝶:刚开始藏匿的蝴蝶。
  • 桐疏:梧桐树稀疏。
  • 不庇鸦:不再庇护乌鸦。
  • 游观须作意:游玩观赏需要用心去体会。
  • 霜雪仅留槎:霜雪仅仅留下木桩。

典故解析:

  • 秋色:常用来形容秋天的美丽景色,寓意成熟和丰收。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常与秋季相联。
  • 霜雪:代表秋冬之交的萧瑟与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容,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词、散文以及书法均有较高成就,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天,诗人漫步于小园,感受秋天的气息,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秋天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小园的美丽和秋色的深邃。开篇的“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直接引出主题,表达了即使在秋天,园中依旧有花开,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落日、残花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韵味。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境。菊花作为秋天的代表,细小而坚韧,正如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尽管短暂却值得珍惜。而“桐疏不庇鸦”则暗示着秋天的萧条,梧桐树的稀疏使得乌鸦失去了栖息之地,反映出季节变迁带来的无情。

最后两句“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则是对生命的哲思,提醒人们在游玩和观赏中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真谛。同时,霜雪的来临意味着寒冬的到来,生命的无常让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以及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
    表达了在秋天的时节,尽管是落叶的季节,小园中依然开着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2. 绕栏吟落日,拾径得残葩。
    描绘了诗人在围栏旁吟唱,随着落日的余晖,沿着小路捡到残余的花瓣,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3.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
    菊花的细小和蝴蝶的藏匿,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而梧桐树的稀疏则让人感受到秋季的凋零。

  4. 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
    告诫人们在游玩时应当用心,重视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隐含了冬天即将来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色彩比作一种情感,传达出深邃的感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成熟与丰收,代表生命的另一种美。
  • 小园:象征私密的空间,代表内心的宁静。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秋天相连。
  • 残葩:代表短暂的美丽,暗示生命的无常。
  • 霜雪:象征冬天的来临,代表生命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色岂相负”表达的情感是? A. 对秋天的失望
    B. 对生命的珍惜
    C. 对冬天的期待

  2. “菊细初藏蝶”中的“藏”字意指: A. 隐藏
    B. 收获
    C. 散发

  3. 诗的最后一句“霜雪仅留槎”意味着: A. 夏天的结束
    B. 冬天的来临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兴八首》: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但更注重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的遭遇,情感更加沉重。
  • 李白《月下独酌》:在写秋天时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豪放,风格上与苏辙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