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
欲啄怕人惊,喜语晴光里。
何况佞幸人,微禽解如此。
白话文翻译:
庭院角落里扔掉了腥膻的东西,双喜鹊在这里摇摆着尾巴。
它们想要啄食,却又害怕被人惊动,欢快的鸣叫在阳光明媚的地方。
何况那些谄媚的幸运之人,这些微小的鸟儿竟然懂得这样的情景。
注释:
- 弃膻:扔掉腥膻的东西,指弃置不洁的食物。
- 双鹊:双双的喜鹊,象征吉祥和欢乐的鸟类。
- 摇尾:形容喜鹊的愉悦状态。
- 怕人惊:害怕被人惊吓。
- 喜语:欢快的鸣叫。
- 佞幸人:谄媚而得意的人,指那些迎合他人以获得好处的人。
- 微禽:指小鸟,这里特指喜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梦得,号青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韵悠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繁华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喜鹊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喜鹊》以生动的自然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喜鹊在阳光下愉快的生活状态。诗中描绘的双鹊摇尾、欢叫的画面,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赞美。通过“弃膻在庭际”的细节,诗人引入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在此基础上,皮日休又将目光转向人际关系,提到“佞幸人”,暗示那些迎合他人、依靠谄媚而得志的人。这种对比使得诗的内涵更为丰富,既赞美了自然界的纯真,也批判了社会中虚伪的行为。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体现了皮日休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弃膻在庭际:在庭院的角落扔掉了腥膻的东西,展现了一种生活的随意与自然。
- 双鹊来摇尾:双双的喜鹊在此嬉戏,象征着幸福与欢乐。
- 欲啄怕人惊:它们想要啄食,但又害怕惊动人类,体现了鸟类的机敏与谨慎。
- 喜语晴光里:在明亮的日光下,它们欢快地鸣叫,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情。
- 何况佞幸人:更何况那些谄媚而得意的人,诗人在此引出对人性的思考。
- 微禽解如此:即使是微小的鸟儿,也能理解这样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自然的智慧。
-
修辞手法:
- 拟人:喜鹊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弃膻”和“双鹊”,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
- 比喻:将喜鹊的行为与人类的处境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喜鹊的欢快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揭示了在美好与虚伪之间的对立。
意象分析:
- 喜鹊:象征吉祥与欢乐,代表着美好的生活状态。
- 腥膻:象征着生活中的污秽与不和谐。
- 晴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 A. 燕子
B. 喜鹊
C. 鹤 -
“佞幸人”指的是? A. 诚实的人
B. 谄媚而得意的人
C. 勤劳的人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性的思考
B. 对战争的描写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皮日休《喜鹊》 vs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前者关注生活的细节,后者则反映人生的离别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