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父自耕田母自桑,
受天命与汉同亡。
百年魏晋烟云散,
千古隆口日月光。
白话文翻译
父亲在田地里耕作,母亲在桑树下纺纱,
他们的命运与汉朝一同消亡。
经过百年,魏晋之间的历史如烟云般散去,
千古以来的兴衰荣辱如日月光辉一样明亮。
注释
- 父自耕田:指父亲自己耕作,表达了家庭的勤劳和自给自足的生活。
- 母自桑:指母亲自己在桑树下纺纱,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体现了农家女性的劳作。
- 受天命与汉同亡:指他们的命运与汉朝的灭亡密切相关,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家国的命运。
- 百年魏晋烟云散:指魏晋时期的历史如烟云般消逝,强调历史的变迁。
- 千古隆口日月光:隆口指的是历史的兴盛和衰落,日月光辉象征着历史的永恒与辉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字景升,号天涯,生于宋代,工诗词,风格清新,擅长描写历史人物,常以历史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诸葛瞻的历史命运,反映出对家国兴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咏史下·诸葛瞻》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父母的劳动场景,营造出一种朴实的家园氛围,体现了家庭的勤劳与自给自足。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却因历史的变迁而消逝,诗人感叹“受天命与汉同亡”,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更为抽象,提到“百年魏晋烟云散”,表现出魏晋时期的历史如烟云般飘散,令人唏嘘不已。诗人通过历史的变迁,映射出个人命运的渺小和无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邃的忧伤,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感悟。诗人巧妙地将个人与历史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在内涵上却极为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父自耕田母自桑”:展现了农家生活的朴实,强调家庭的辛勤劳动。
- “受天命与汉同亡”: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感。
- “百年魏晋烟云散”:强调历史的流逝,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与感叹。
- “千古隆口日月光”:通过日月光辉比喻历史的兴衰,表达对历史永恒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烟云,强调其易逝和虚幻。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日月象征着历史的光辉与永恒。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感慨,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耕田与桑:象征着勤劳、朴实的生活;
- 烟云: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日月光: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父自耕田母自桑”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家庭的富裕
B. 家庭的勤劳
C. 家庭的悲惨
D. 家庭的荣耀 -
“受天命与汉同亡”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命运
B. 国家兴亡
C. 天意
D. 所有选项都对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下·诸葛瞻》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痛苦,而陈普则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