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赵充国》

时间: 2025-01-19 15:35:10

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镣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比似嫖姚却大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上·赵充国
作者: 陈普 〔宋代〕

五万消磨作四千,
羌人镣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
比似嫖姚却大贤。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经过五万次的战斗,最终只剩下四千士兵,羌族的镣铐消除了,而汉人却安然无恙。与生俱来的愧疚让人感到自己对征讨苗族的旅程有所不足,但与历史上的嫖姚相比,赵充国无疑是更为高尚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消磨:消耗、减少。
  • 羌人: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镣尽:镣铐被去除。
  • 征苗旅:征讨苗族的军队。
  • 嫖姚:指历史上著名的嫖姚,常被认为是贪图享乐的人。

典故解析

  • 嫖姚:出自《史记》,指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以贪图享乐著称,常被用来比喻不务正业或不思进取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多清新、隽永,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及民族冲突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回望历史,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历史的沧桑和士兵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战斗的残酷和士兵的命运,五万士兵消磨至四千,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接着提到羌人镣尽而汉人全,反映了战争中的胜利与代价,士兵们经历了生死考验,却仍然可以保持生存。最后两句则引入嫖姚这一历史典故,表明诗人对于赵充国的赞美,认为其比起历史上的贪图享乐者更加高尚,表达出一种对历史人物价值的重新审视。这首诗不仅是对士兵的怀念,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万消磨作四千:战斗的残酷使得原本五万的士兵只剩下四千,暗示战争的惨烈。
  • 羌人镣尽汉人全:羌族的敌人被去除,而汉族士兵安然无恙,表现出一种反转的胜利。
  • 并生虽愧征苗旅:诗人对参与征讨苗族的士兵感到愧疚,似乎认为这些士兵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 比似嫖姚却大贤:与嫖姚相比,赵充国在历史上显得更为高尚,暗示对真正有作为的人的推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战争的损失与生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典故使用:引入嫖姚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强调高尚与贪婪之间的对比,体现出一种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兵:象征着战争与牺牲。
  • 羌人:代表外族敌人,反映出历史的冲突。
  • 镣铐:象征束缚与解放。
  • 征苗旅:代表着征战与冒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维吾尔族
    • C. 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
    • D. 藏族
  2. 诗中提到的“嫖姚”象征着什么?

    • A. 勇敢
    • B. 贪图享乐
    • C. 牺牲
    • D. 智慧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讽刺
    • B.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C. 对自然的歌颂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涉及到边疆战争与士兵的情感。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以壮志未酬的情怀与历史相呼应。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愤,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史记》
  • 《古诗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