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进士》

时间: 2025-01-14 13:40:43

一门皆擢第,君独老儒冠。

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

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

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门皆擢第,君独老儒冠。
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
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
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

白话文翻译:

全家人都考中了进士,只有你仍然是个老书生。
每年都提交试卷,每天都在看经书。
文章得到前辈的赞赏,但得到官职却很难。
遥想泉台的遗憾,铭刻的官名却未曾写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擢第:指考中进士。
  • 老儒冠:指年长的读书人,未能取得功名。
  • 试卷:科举考试的卷子。
  • 经书:指儒家经典,说明作者勤奋好学。
  • 文为前辈赏:文章得到前辈的奖赏。
  • 命合主司难:得到官职却很困难。
  • 泉台:指古代的科举考试地点,象征考试的遗憾。
  • 铭旌未写官:指没有得到官职的遗憾。

典故解析:
“泉台”指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场所,许多读书人都曾在此地参加科举考试,诗中提到的遗憾正是指未能如愿以偿,反映出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重大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庄,号心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江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常用词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挽林进士》创作背景为科举制度盛行的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悼念一位未能如愿以偿的进士,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挽林进士》是一首充满思索和感慨的悼诗,诗人通过对一个老儒生的描绘,表现了对科举制度和士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部分提到“一门皆擢第”,暗示着在科举中取得成功的普遍性,而“君独老儒冠”则强调了个别人的失败和孤独感,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失落,也反映了社会对士人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

接下来的几句“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展示了诗人对努力学习的认可,尽管他勤奋不懈,但“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却传达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通过这些句子,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最后的“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则是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深切遗憾,这种遗憾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士人境况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门皆擢第,君独老儒冠:全家人都考中了进士,唯独你仍是老书生,表现出对个体的惋惜和孤独。
  2. 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每年都参加考试,每天都在学习,强调了士人的努力与坚持。
  3. 文为前辈赏,命合主司难:文章得到了前辈的认可,但得官却非常困难,反映出现实的残酷。
  4. 遥想泉台恨,铭旌未写官:怀念当年的考试场景,但自己却未能得到官位,表现出对理想破灭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皆擢第”与“独老儒冠”的对比,突出个体的失落。
  • 象征: “泉台”象征着士人的理想与追求,而“铭旌未写官”则象征着未能实现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个体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台:象征着考试的场所和士人的理想。
  • 老儒冠:象征着年长却未能成功的读书人,反映出士人的无奈与辛酸。
  • 经书:象征着知识与学问,显示出诗人对读书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挽林进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泉台”象征什么?
    A. 富贵荣华
    B. 科举考试场所
    C. 书院
    D. 乡村

  3. 诗中“试卷年年纳,经书日日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无奈和坚持
    C. 失落
    D. 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科后》同样描绘了士人对考试成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刘克庄的《挽林进士》则侧重于个体的失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和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