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早梅》
时间: 2025-01-14 01:10: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月 早梅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雪天如醉,有明明灭灭,半林残照。
引得游蜂煞蘦乱,似讶东风太早。
瘦影扶春,婹香破冻,遣尽闲烦恼。
万缘俱静,愿我与花长好。
绝忆锦里废园,蛎墙低处,魂断无昏晓。
隔住鹭泾飞不去,清梦几时才了。
竹意相怜,松情自慰,遥索巡檐笑。
绮窗客到,吮毫再续吟稿。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雪天如同醉酒般朦胧,若明若灭的光线照耀着半边树林。
引得游蜂纷纷乱飞,似乎惊讶于春风来得太早。
微弱的身影伴随春天的到来,香气打破了冰冻,驱散了所有的烦恼。
万物都静止了,我希望与花常常相伴。
我绝对想念那些锦里废弃的园子,靠近低矮的蛎墙,灵魂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断绝。
隔着鹭泾,飞不去,清梦又要何时才能结束呢?
竹子相互怜惜,松树自我安慰,遥远地寻觅屋檐下的笑声。
绮窗前客人到来,我又拿起笔继续写我的诗稿。
注释:
- 明明灭灭:形容光线闪烁不定。
- 游蜂:指的是在春天飞舞的蜜蜂。
- 瘦影:指的是形体消瘦的影子,象征着春天来临时的脆弱。
- 万缘俱静:万物都静止,内心宁静。
- 锦里:指的是美丽的地方,常用来形容园林。
- 蛎墙:指用蛎壳搭建的墙,象征着废弃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才华横溢,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丽,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天,作者在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春天的早来,抒发了对春天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湘月 早梅》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意象的诗,描绘了在雪天中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过去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雪天如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给人以沉醉的感觉。接着“明明灭灭”的光影和“游蜂”的出现,暗示着春的气息已然来临,这种对比营造了春天与冬天之间的强烈反差。
“瘦影扶春”,将春天的柔弱与生命力结合,正如春天虽来,但仍显得脆弱。接下来的“遣尽闲烦恼”更是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诗中“绝忆锦里废园”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感。
最后几句通过竹松的意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在这首诗中,张慎仪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失落与怀念的美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天如醉:形容雪天的景象,朦胧而迷离。
- 有明明灭灭,半林残照:光影闪烁,只有一半树林还留有残余的光亮。
- 引得游蜂煞蘦乱:蜜蜂被春天的气息吸引,开始纷纷乱飞。
- 似讶东风太早:蜜蜂似乎对春风的早到感到惊讶。
- 瘦影扶春:春天来临时,身影显得瘦弱。
- 婹香破冻,遣尽闲烦恼:春天的香气打破了寒冷,驱散了烦恼。
- 万缘俱静:万物静止,内心宁静。
- 愿我与花长好:希望能与花常伴。
- 绝忆锦里废园:怀念曾经美好的地方。
- 隔住鹭泾飞不去:鹭鸟无法飞向远方,暗示了对自由的向往。
- 清梦几时才了:清醒的梦何时才能结束。
- 竹意相怜,松情自慰:竹子和松树彼此安慰,表现了自然的情感。
- 遥索巡檐笑:远远地寻觅屋檐下的欢笑。
- 绮窗客到,吮毫再续吟稿:窗前客人到来,我又拿起笔继续写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天如醉”,将雪天比作醉酒,形象生动。
- 拟人:如“游蜂煞蘦乱”,将蜜蜂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竹意相怜,松情自慰”,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春的来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宁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活力。
- 梅花:代表坚韧与纯洁,常与春天相连。
- 竹松:象征坚韧与长青,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蜂”是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春天的来临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B -
诗中“愿我与花长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绝望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冷漠
答案:B -
“绝忆锦里废园”中的“锦里”象征着? A. 贫困
B. 美好与繁华
C. 冷漠与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早梅》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早梅》更强调对春天生机的期待,而《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的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格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