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以湘波不动楚山碧花压阑干春昼长为韵得干字》
时间: 2025-01-17 10:1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已连月,长沙尚春寒。
今朝定何朝,唤客来江干。
问讯湘西寺,雾重江漫漫。
聊须万斛舟,渡此千尺湍。
老松如相迎,翠落头上冠。
却望城中花,宝髻垂珠鬘。
劝农有故事,般乐非所安。
薄晚会春园,老稚随马鞍。
彘肩侑尊酒,呼唤来同盘。
从容及鄙事,尔汝开心肝。
我是耕田夫,偶然此为官。
饱不知稼穑,愧汝催租瘢。
愿言各努力,长年好相看。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已经下了一个多月,长沙的春天依然寒冷。今天究竟是何日,我在江边呼唤朋友们来。问起湘西的寺庙,雾气弥漫,江面漫无边际。聊备一只万斛的舟,渡过这千尺深的急流。古老的松树好似在迎接,翠绿的枝叶落在我的头顶。回头望去,城中花儿盛开,像宝髻上垂下的珠饰。劝农的事情有些曲折,快乐却并非所能安宁。傍晚时分聚会在春园,老人和小孩都随马而来。猪肩上盛着酒,呼唤大家一同来盘坐。闲聊些琐事,你我开心畅谈。我是个耕田的农夫,偶然间做了官。丰衣足食却不懂得耕种,愧对你们催租的伤痕。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工作,长久地彼此关照。
注释:
- 积雨:持续不断的雨。
- 湘西寺:位于湘西的寺庙,暗示自然环境。
- 万斛舟:形容大船,万斛指载重。
- 千尺湍:形容水流急促。
- 劝农:劝说农民。
- 宝髻:古代女子的发髻,象征美丽。
- 愧汝催租瘢:感到对催租的歉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表达对故乡和农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春景,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长沙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寒冷与湿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关怀结合,展现了对农民生计的深切思考与同情。开篇的“积雨已连月”,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气氛,继而转入对江边春景的细腻观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我是耕田夫,偶然此为官”,展现了诗人对身份的自嘲与对农民辛劳的敬重,表达了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愿望。结尾的“愿言各努力,长年好相看”,则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寄托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已连月,长沙尚春寒:反映了长时间的雨水导致的气候寒冷,暗示了自然的影响。
- 今朝定何朝,唤客来江干:表达了对时间的迷茫和对友人的邀请,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感。
- 问讯湘西寺,雾重江漫漫:描述湘西的寺庙与江面的雾气,渲染了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氛围。
- 聊须万斛舟,渡此千尺湍:描绘了急流中的渡船,象征着生命中的艰难与险阻。
- 老松如相迎,翠落头上冠:老松树如同老朋友的欢迎,增添了温暖的情感。
- 却望城中花,宝髻垂珠鬘:对比自然与人文,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
- 劝农有故事,般乐非所安:劝农的故事引发的思考,暗示社会的复杂与无奈。
- 薄晚会春园,老稚随马鞍: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彘肩侑尊酒,呼唤来同盘:酒桌上的欢聚,表现了生活的乐趣与人际的交往。
- 从容及鄙事,尔汝开心肝:闲聊中流露出的亲切感,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
- 我是耕田夫,偶然此为官:自谦的态度,表现了对身份的认同与自我反思。
- 饱不知稼穑,愧汝催租瘢:对农民辛劳的愧疚,表现了社会角色的反思。
- 愿言各努力,长年好相看: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和谐共处,展现了人间的温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松如相迎”,将老松比作迎接的朋友。
- 对仗:如“老松”和“翠落”,形成对称美。
- 拟人:如“老松如相迎”,赋予自然以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结合,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人希望在艰辛的生活中,大家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雨:象征着困境与无奈。
- 江干:指代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 老松:象征岁月与友谊。
- 春园: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积雨”持续了多长时间?
- A. 一周
- B. 一月
- C. 两个月
- D. 三个月
-
诗人自称是什么身份?
- A. 官员
- B. 商人
- C. 耕田夫
-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老松如相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欢迎
- C. 悲伤
- D.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张孝祥的《劝农》都关注社会与生活,表达对民生的关怀,但杜甫更偏向于对国家的忧虑,而张孝祥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后者轻松。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代诗词解读》
- 《张孝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