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闺怨》

时间: 2025-01-08 19:58:15

螺髻慵梳,双眉镇日为谁扫。

离怀未了。

羞听莺声小。

谱就新词,又合阳关调。

春光少。

愁肠暗抱。

辜负红颜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闺怨
螺髻慵梳,双眉镇日为谁扫。
离怀未了。羞听莺声小。
谱就新词,又合阳关调。
春光少。愁肠暗抱。
辜负红颜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的闺怨,她懒得梳理自己的螺髻,整日凝视着双眉,不知道为谁而打理。心中对离别的思念依旧未了,羞于倾听那小莺的鸣叫。她谱写新词,却又与阳关曲调相合,感到春光的短暂,愁绪在心中暗自滋生,感叹自己美好的容颜已经被时光辜负。

注释:

  • 螺髻:一种梳理发型,形状像螺旋的发髻。
  • 双眉:指眉毛,形容女子的美丽。
  • 离怀未了:指对离别的思念仍未结束。
  • 羞听莺声小:指女子因思念而不好意思去听小莺的歌声。
  • 阳关调:古代乐曲名,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愁肠暗抱:形容内心的忧愁暗自滋生。
  • 辜负红颜老:感叹美好的容颜被时间辜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应坤,清代词人,擅长写作词作,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境遇。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闺怨》创作于清代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在家庭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女性在离别时的愁苦与孤独。

诗歌鉴赏:

《点绛唇·闺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词的开头通过“螺髻慵梳”展现了女子的懒散与失落,暗示她的心情因思念而愈加沉重。接着“离怀未了”一句,直白地道出了她心中对爱人的思念,这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令人感到心痛。

“羞听莺声小”中,莺声本是春天的美好象征,但在她的耳中却成了刺耳的提醒,反映出她的内心矛盾与痛苦。在“谱就新词,又合阳关调”中,词人巧妙地把个人情感与传统曲调结合,表达出对过往快乐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展现了对失去的惋惜。

“春光少,愁肠暗抱”更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愁苦,最终以“辜负红颜老”收尾,感叹美丽的容颜在岁月中渐渐消逝,内心的失落与惆怅达到高潮。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无奈,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螺髻慵梳:女子懒于梳理发髻,表现出心情的低落。
  2. 双眉镇日为谁扫:眉毛整日凝视,不知为谁打理,强调思念之情。
  3. 离怀未了:对离别的思念未能结束,情感深厚。
  4. 羞听莺声小:因思念而羞于听莺声,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5. 谱就新词,又合阳关调:谱写新词却与离别曲调相合,暗示对往日的追忆。
  6. 春光少:感叹春天短暂,时光流逝。
  7. 愁肠暗抱:愁苦在心中暗自滋生,情绪深沉。
  8. 辜负红颜老:感叹美丽在岁月面前的无奈与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情绪与自然景象结合,创造了丰富的意象。
  • 拟人:通过“莺声小”赋予自然界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春光少,愁肠暗抱”,对比鲜明,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女性的视角,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孤独与脆弱。

意象分析:

  • 螺髻: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柔情,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烦恼。
  • 莺声:代表春天的声音,寓意美好与爱情,但在此却成为伤感的象征。
  • 阳关调:传统曲调,常与离别相联系,增强了离愁别绪。
  • 红颜:象征年轻的美丽,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青春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螺髻慵梳”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D. 忧愁

  2. “羞听莺声小”中的“羞”字主要表达了: A. 自豪
    B. 羞愧
    C. 害怕
    D. 期待

  3. 该词的主题主要围绕: A. 自然风光
    B. 爱情思念
    C. 友情
    D. 家庭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思念。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但徐应坤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李清照的则更注重对往昔美好回忆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