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避热》

时间: 2025-01-06 12:25:50

缭绕度回塘,纡余转短墙。

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

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

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缭绕度回塘,纡余转短墙。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

白话文翻译:

蜿蜒曲折地穿过回塘,绕过短墙。拄着竹杖随意散步,进入竹林中感受清凉。正午时分,鸟虫声息,初晴后果木散发香气。将床移至高处,更想脱去衣裳。

注释:

  • 缭绕:曲折环绕。
  • 回塘:曲折的池塘。
  • 纡余:曲折迂回。
  • 引筇:拄着竹杖。筇,一种竹子,也指用这种竹子制成的手杖。
  • 散诞:随意、不拘束。
  • 入竹:进入竹林。
  • 正午:中午时分。
  • 禽虫净:鸟虫的声音消失,指安静。
  • 初晴:刚放晴。
  • 果木香:果树的香气。
  • 移床:移动床铺。
  • 就高处:到高处。
  • 解衣裳:脱去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北园避暑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清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夏日避暑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己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和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景象。首两句通过“缭绕”和“纡余”描绘了池塘和短墙的曲折,给人以视觉上的流动感。中间两句“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表达了作者随意散步的惬意和竹林带来的清凉感。后两句“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捕捉了正午时分的宁静和初晴后果木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最后两句“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则表达了作者对更高处清凉的向往,以及想要脱去衣裳的轻松心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夏日清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缭绕度回塘,纡余转短墙”:通过“缭绕”和“纡余”描绘了池塘和短墙的曲折,给人以视觉上的流动感。
  2. “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表达了作者随意散步的惬意和竹林带来的清凉感。
  3. “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捕捉了正午时分的宁静和初晴后果木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4. “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表达了作者对更高处清凉的向往,以及想要脱去衣裳的轻松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缭绕”和“纡余”比喻池塘和短墙的曲折。
  • 拟人:“正午禽虫净”中的“净”拟人化了禽虫,使其具有了安静的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夏日清凉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塘:曲折的池塘,象征着自然的曲折美。
  • 短墙:简单的屏障,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界限。
  • 竹林:清凉的象征,代表着宁静和舒适。
  • 果木香:自然的香气,代表着生机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引筇聊散诞”中的“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竹子 B. 一种树木 C. 一种花 D. 一种草
  2. 诗中“正午禽虫净”表达了什么? A. 正午时分鸟虫的声音 B. 正午时分鸟虫的活跃 C. 正午时分鸟虫的安静 D. 正午时分鸟虫的消失
  3. 诗中“移床就高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想要更高处的风景 B. 想要更高处的清凉 C. 想要更高处的安静 D. 想要更高处的舒适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北园避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夏日清凉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秋日宁静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