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14 17:0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作者:朱祖谋 〔清代〕
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
只是清宵易惆怅。
算姮娥识我,不为閒愁,
飞动意把盏凄然北向。
酒醒乌鹊起,一碧云罗,
遥指虚无断征鞅。
知道有前期,对影闻声,
甚邈隔万重山样。
须信是琼楼不胜寒,
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
白话文翻译
每年明月,照耀着高楼,依旧安然无恙。
只是在这清幽的夜晚,容易生出惆怅。
想必嫦娥认识我,却不因闲愁而感到忧伤,
我心飞动,举杯向北,惆怅凄然。
酒醒时,乌鹊飞起,碧空如洗,
遥遥指向虚无的断云。
我知道过去的一切,对影子吟唱,
却感到那声音隔着万重山遥远。
我必须相信,那琼楼虽美,却难以抵挡寒冷,
仍然有愁苦的人,白头吟望。
注释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清明和宁静。
- 高楼:比喻高处的位置,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北向:向北方举杯,象征向往或追忆。
-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常与孤独和思乡之情相关。
- 琼楼:美丽的楼阁,象征理想的境界。
- 白头吟望:白头是指老年,吟望则表达出一种对往昔的回忆和惆怅。
典故解析
- 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酒醒:酒醒后的清醒与思考,常常引发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 万重山:形象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情感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洞仙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诗人在清代的社会背景中,面对战乱与动荡,情感的孤独与思索成为创作的重要主题。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朱祖谋通过对明月、高楼、嫦娥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在悠然宁静的月光下,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接下来的“只是清宵易惆怅”,则点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嫦娥的存在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在“酒醒乌鹊起”中,乌鹊的飞起与酒醒的瞬间,暗示了从醉梦中回归现实的痛苦。而“遥指虚无断征鞅”,则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须信是琼楼不胜寒”收尾,既点出了理想的美好,又揭示了人生的苦涩与无常。
朱祖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得这首《洞仙歌》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段人生的沉思,带给读者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月光年年照耀高楼,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安宁。
- “只是清宵易惆怅。”:清幽的夜晚容易让人感到惆怅。
- “算姮娥识我,不为閒愁。”:嫦娥若识得我,却不因闲愁而感到忧伤。
- “飞动意把盏凄然北向。”:心情飞扬,举杯却感到惆怅,向北方。
- “酒醒乌鹊起,一碧云罗。”:酒醒后乌鹊飞起,天空一片清澈。
- “遥指虚无断征鞅。”:远远地指向虚无,断绝了行程。
- “知道有前期,对影闻声。”:知道过去的事情,对着影子吟唱。
- “甚邈隔万重山样。”:那声音却隔着万重山,遥远无比。
- “须信是琼楼不胜寒。”:相信那美丽的楼阁也抵挡不了寒冷。
- “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依然有愁苦的人,白头依旧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安宁的象征,将高楼比作理想的追求。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人间的关心。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月光、嫦娥、孤独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宁静、孤独与思念。
- 高楼: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的栖息地。
- 姮娥:代表着美好而遥远的理想。
- 乌鹊:象征孤独与思乡,带有悲伤的情感。
- 琼楼:美丽的理想世界,虽美却难以抵挡现实的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祖谋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 A. 月亮
- B. 嫦娥
- C. 仙女
-
“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洞仙歌》都以月亮为意象,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洞仙歌》则在理想与孤独之间徘徊,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朱祖谋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