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
时间: 2025-01-19 17:25: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廷珪赝墨出苏家,麝煤漆泽纹乌鞾。
柳枝瘦龙印香字,一袭一日三摩挲。
刘侯爱我如桃李,挥赠要我书万纸。
不意神禹治水圭,忽然入我怀袖里。
吾不能手抄五车书,亦不能写论付官奴。
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
白话文翻译
廷珪的赝品墨水出自苏家,像麝香一样色泽深邃,纹理如乌鞾。
柳枝上细瘦的龙形印章,写下的香字,每天摩挲不止。
刘侯对我如同对待桃李般疼爱,挥手赠我写下万纸书信。
没想到神禹治水的圭尺,竟然就这样落入我怀袖之中。
我不能手抄五车书,亦不能写论文交给那些官奴。
所以我决定闭门学习水墨,把它洒成江南的骤雨图。
注释
- 廷珪:古代一种名贵的墨,作者在此提到的是苏家制造的赝品。
- 麝煤:一种香料,形容墨的色泽。
- 柳枝瘦龙:柳枝上雕刻的龙形印章,形象生动,寓意文人的气质。
- 刘侯:指刘某,可能是文人交游中的朋友。
- 桃李:比喻友好的情谊。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
- 圭:古代用于测量的工具。
- 五车书:比喻书籍很多,形容博学。
- 水墨:指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寓意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 江南骤雨:常用来形容水墨画的灵动与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翁,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书法风格闻名。黄庭坚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墨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墨的特点以及个人的文学追求,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背景中可能蕴含着对当时文人的自我期许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是一首蕴含深厚艺术情感的作品。诗中以墨为线索,串联起友谊、艺术追求等多重主题。开篇提到的“廷珪赝墨”不仅揭示了墨的身份,也暗示了艺术品味的真伪。接着,通过“柳枝瘦龙印香字”的描写,诗人将墨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文人雅趣与生动的艺术表现。
刘侯对诗人的关爱,体现了文人之间珍贵的友谊与互相支持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神禹治水圭”,既是历史典故的引用,也象征着诗人在创作中所追求的深度与广度。接下来的自谦之语,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卑,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最后,诗人决定“闭门学水墨”,不仅是对个人艺术追求的专注,也反映了对江南水墨画特有的灵动与情感的向往。这一决心,寓意着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展现了文人不懈追求艺术真谛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廷珪赝墨出苏家:以“廷珪”引入,强调墨的来源和品质,暗示对艺术真品的追求。
- 麝煤漆泽纹乌鞾:形容墨的色泽,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柳枝瘦龙印香字:将自然与艺术结合,柳枝与印章的意象生动而富有趣味。
- 一袭一日三摩挲:描绘了诗人对书写和艺术的珍视与热爱。
- 刘侯爱我如桃李: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 挥赠要我书万纸:强调友人的支持,反映了文人间的互助精神。
- 不意神禹治水圭:借用典故,增加诗歌的历史深度。
- 忽然入我怀袖里:突显了诗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 吾不能手抄五车书:自谦之语,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认识。
- 亦不能写论付官奴:反映对官场的不屑与对文人身份的坚持。
- 便当闭门学水墨:表达了追求艺术的决心。
- 洒作江南骤雨图:将水墨与自然紧密结合,展现了创作的自由与灵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李”比喻友谊,形象生动。
- 对仗:如“挥赠要我书万纸”与“吾不能手抄五车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典故:引用神禹治水,赋予诗歌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通过对墨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文人身份的认同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廷珪墨:象征文人墨香,代表着艺术的品位。
- 柳枝瘦龙: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现了文人气质。
- 江南骤雨:象征着生动与灵动的艺术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廷珪”指什么?
- A. 一种墨
- B. 一种笔
- C. 一种纸
-
“柳枝瘦龙印香字”中的“香字”指什么?
- A. 文字的美丽
- B. 香料的味道
- C. 书法的韵味
-
诗人在最后决定学习什么艺术?
- A. 水墨画
- B. 油画
- C. 泥塑
答案
- A. 一种墨
- A. 文字的美丽
- A. 水墨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白居易的作品,展现江南美景与人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同为宋代文人,黄庭坚的细腻与苏轼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黄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描绘,而苏则着重于气势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