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沙一月煨鞭笋,鹦鹉洲前人未知。
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
白话文翻译:
在长沙的一个寒冷的正月里,我炖煮了鞭笋,鹦鹉洲前的人们对此毫不知情。我为烦公送去汤饼,而那只猫头鹰似乎也想从篱笆中穿过去。
注释:
- 长沙:湖南省的省会,历史文化悠久。
- 一月:指农历正月,通常是春节的时期,象征着新年。
- 煨鞭笋:煨制的鞭笋,鞭笋是一种竹笋,味道鲜美。
- 鹦鹉洲:位于长江中的一座小洲,因其形状似鹦鹉而得名。
- 烦公:可能是指诗人朋友的称呼。
- 汤饼:一种用汤调制的饼,通常是冬季的暖食。
- 猫头:指猫头鹰,象征聪明与警觉。
典故解析:
“长沙”与“鹦鹉洲”都是地名,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猫头鹰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可能暗示诗人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在长沙时,表达了他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正月是个团圆的时节,诗中通过食物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
诗歌鉴赏:
《谢人惠猫头笋》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提到“长沙一月煨鞭笋”,不仅表现了节令的寒冷,同时也通过特定的地域美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人将自然风光与人情味相结合,营造了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人仿佛能嗅到笋的清香。
接着,提到的“鹦鹉洲前人未知”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自言自语,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思绪。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暗示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最后一句“猫头突兀想穿篱”,则以生动的形象结束,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仿佛是猫头鹰在夜色中寻找光明的希望,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沙一月煨鞭笋”:描绘了冬季的长沙,食物的香气引人入胜,暗示着温暖与团聚。
- “鹦鹉洲前人未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周围的人未能理解他的情感,增强了内心的孤寂感。
- “走送烦公助汤饼”:描绘了日常生活的温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 “猫头突兀想穿篱”:通过猫头鹰的形象,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猫头”暗示智慧和观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鞭笋”、“汤饼”营造出温暖的家乡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人情味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沙:代表诗人的故乡,象征着情感的根基。
- 鞭笋:象征着美食与温暖的家庭氛围。
- 猫头:象征智慧与对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煨鞭笋”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竹笋
C. 一种糕点
D. 一种蔬菜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鹦鹉洲前人未知”表达了诗人的____感。
-
判断题:诗中猫头鹰的出现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无奈。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谢人惠猫头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生活细节与人情味,后者则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的生平与作品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