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嵇漪园之黔蜀》
时间: 2025-01-01 14:5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头杨柳草芊芊,何事临岐更茫然。
匹马短衣愁去路,高堂老母望归年。
荒鸡频破沧江梦,鼙鼓犹惊紫塞天。
漫把文章论巴蜀,乌蛮落照夜郎烟。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杨柳和青翠的草丛中,我感到一阵茫然,不知为何在这个临别的时刻如此迷惘。
我骑着一匹马,身着短衣,心中惆怅,忧虑着前方的路途;而高堂之上的母亲,盼望着我归来的年岁。
梦中常常被荒鸡的鸣叫惊醒,仿佛被沧江的梦境打断;战鼓声依旧在紫塞的天空回响。
我漫无目的地谈论着巴蜀的文章,夕阳下,乌蛮的烟雾缭绕着夜郎的边境。
注释
- 江头:江边,指长江的岸边。
- 杨柳:杨树和柳树,象征离别的情景。
- 草芊芊:形容草木繁盛,生机盎然。
- 临岐:即将分别的地方。
- 匹马短衣:形容旅途的艰难与寒酸。
- 高堂老母:指诗人年迈的母亲,表现出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
- 荒鸡:指在农村常见的鸡,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乡愁。
- 沧江梦:梦境中与江水相连,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鼙鼓:古代打击乐器,象征战争的紧迫与不安。
- 巴蜀:指四川和重庆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 乌蛮:古代指代西南少数民族,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夜郎烟:指夜郎地区的烟雾,暗示着遥远与陌生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畿(1668-1732),字子京,号端甫,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擅长借景抒情和思乡之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送嵇漪园之黔蜀》写于王畿送别朋友嵇漪园前往黔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自己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道路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个人与家庭之间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送嵇漪园之黔蜀》以江边的杨柳和青草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内心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表现了人们在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在第二联中,诗人描绘自己短衣匹马的形象,展现出一幅旅途艰辛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高堂老母在此刻的期盼与焦虑,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沉重。
接下来的两联则转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化的思考。荒鸡的鸣叫让人想起梦中的乡情,而鼙鼓声则提醒人们战争的威胁。最后,漫谈巴蜀的文章与乌蛮的烟雾交织在一起,突显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诗人对家国的情感牵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杨柳草芊芊: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象,杨柳和青草生机盎然。
- 何事临岐更茫然:表达临别时的迷茫与不安。
- 匹马短衣愁去路:通过短衣和骑马的形象,表现旅途的艰辛与愁苦。
- 高堂老母望归年:母亲的思念与期待,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 荒鸡频破沧江梦:梦中的乡愁被现实打断,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鼙鼓犹惊紫塞天:战争的威胁与不安,暗示社会动荡。
- 漫把文章论巴蜀:漫谈巴蜀的文化,表现对文化的思考与自豪。
- 乌蛮落照夜郎烟:描绘远方的景象,带有一种陌生感和遥远的情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愁比作梦境,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荒鸡的鸣叫如同在召唤,增添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离别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刻怀念,反映了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离别与柔情。
- 高堂:代表家庭与母爱。
- 荒鸡:乡村的宁静与简单生活。
- 鼙鼓:战争与动荡的象征。
- 巴蜀:文化的根基与自豪感。
- 夜郎烟:远方的陌生与遥远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头杨柳草芊芊”所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A. 自然景色
B. 战争场景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表现离别时的情感?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
诗中提到的“高堂老母”主要代表: A. 朋友
B. 家庭
C. 乡村
D.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夜泊牛津》(王湾):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江雪》(柳宗元):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孤独与思考。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侧重于友谊的深厚,而柳宗元则更关注个体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