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墩》

时间: 2024-12-29 19:28:36

孤屿潆洄古堞东,溪山胜处着神丛。

春浓游屐迷苍雾,月黑渔舟上晚荭。

千载国殇存社鼓,百年劳吏听晨钟。

于今谁识城乌夜,羌笛横吹击柝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屿潆洄古堞东,
溪山胜处着神丛。
春浓游屐迷苍雾,
月黑渔舟上晚荭。
千载国殇存社鼓,
百年劳吏听晨钟。
于今谁识城乌夜,
羌笛横吹击柝中。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堞墙东边,孤独的小岛在水中婀娜多姿,
溪水和山峦的胜景中,生长着神秘的丛林。
春天的浓雾中,游玩的鞋子在迷雾中模糊不清,
在黑暗的月夜里,渔舟在晚风中摇曳。
千年之前的国殇仍然在庙会的鼓声中回响,
百年间的官吏在晨钟声中感受到劳累。
如今谁还记得这城中的黑夜,
羌笛的悠扬声中伴随着击柝的节奏。

注释: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潆洄:形容水波荡漾。
  • 古堞:古老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 胜处:美好的地方。
  • 神丛:神秘的林木。
  • 游屐:指轻便的鞋子。
  • :水草的一种,古代常指浮萍等。
  • 国殇:国家的伤痛,指历史上战乱或亡国的悲痛。
  • 社鼓:庙会中敲打的鼓,象征着节庆和祭祀。
  • 晨钟:早晨敲响的钟声,通常用以召集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歌的清丽和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游走,充满了历史的沉思与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王畿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往国殇的追忆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太保墩》是一首融合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的诗作,展现了王畿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的开篇通过描绘孤屿的潆洄与古堞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古老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接着,春浓的迷雾与月黑的渔舟组成了诗的转折,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夜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视线从自然转向历史,提及千载国殇与百年劳吏,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最后一句“于今谁识城乌夜,羌笛横吹击柝中”,则带有一种孤独与遗忘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理解,体现了清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给人以深思与感悟的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孤屿潆洄古堞东”:描绘了孤独的小岛在水中荡漾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古老和孤独。
    2. “溪山胜处着神丛”:溪水与山峦的美丽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神秘。
    3. “春浓游屐迷苍雾”:春天的浓雾使游人迷失在其中,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月黑渔舟上晚荭”:在黑暗的月夜,渔舟在水草上摇曳,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5. “千载国殇存社鼓”:历史的悲痛透过鼓声传承,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6. “百年劳吏听晨钟”:官吏的辛劳在晨钟声中显现,体现社会的现实。
    7. “于今谁识城乌夜”:对历史的思索,反映出对往事的遗忘和无奈。
    8. “羌笛横吹击柝中”:羌笛的音色与守夜的击柝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一种悲凉气氛。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孤屿潆洄”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柔美;“春浓游屐迷苍雾”通过浓雾的描绘,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切忧虑,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孤屿:象征孤独与历史的沉淀。
  • 溪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春浓:象征生机与朦胧的美丽。
  • 月黑: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国殇:代表历史的悲痛与对国家的忧虑。
  • 晨钟:象征日常生活的劳累与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保墩》的作者是?
    A. 王畿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孤屿”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孤独与历史
    C. 战争

  3. “千载国殇”中的“国殇”是指什么?
    A. 国家繁荣
    B. 国家悲痛
    C. 国家兴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畿的《太保墩》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但王畿更注重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忧国之情和对现实的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王畿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