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初夏》
时间: 2024-09-19 20: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初夏
作者: 沈榛 〔清代〕
钩帘满院萋萋草。
瞁睆流莺好。
亭亭榴蕊未舒花。
袅袅游丝缭乱逐风斜。
碧阑干外消凝久。
绿树清阴逗。
青阳顿去晓窗空。
拂拂熏风吹尽一庭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庭院景象:满院的草丛青翠而茂盛,悠闲的黄莺在树间欢唱,榴花尚未绽放,细细的游丝随风飘荡。站在碧色的栏杆外,凝望着这一切,感觉时光久矣。绿树的阴影给人带来清凉,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显得格外空旷。轻柔的熏风吹散庭院内的花瓣,留下满地的红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钩帘:指用钩子挂起的帘子,形容庭院的遮蔽和幽静。
- 萋萋草:形容草木繁茂,生机盎然。
- 瞁睆:意为注视,形容留意或欣赏。
- 亭亭榴蕊:形容石榴花的姿态,亭亭玉立。
- 袅袅游丝:形容轻盈细长的丝状物在空中飘动。
- 碧阑干:指绿色的栏杆。
- 青阳:指清晨的阳光。
- 拂拂熏风:轻柔的、温暖的风。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初夏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优雅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丽,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夏之际,夏天的气息逐渐浓厚,诗人借此描绘自然的繁盛和内心的宁静,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初夏》是沈榛的一首经典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初夏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庭院画面。开篇“钩帘满院萋萋草”即为读者展现出浓郁的夏日气息,草丛的萋萋繁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流莺的欢唱与榴花的含苞待放构成鲜活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生机。
诗中“袅袅游丝缭乱逐风斜”一句,描绘出轻柔的丝状物在初夏微风中轻舞,赋予了诗意的动感,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温柔与恬静。而“拂拂熏风吹尽一庭红”则是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惆怅,似乎是在感慨岁月流逝,花开花落,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自然美,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钩帘满院萋萋草:庭院中挂着的帘子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草香,草木茂盛,生机盎然。
- 瞁睆流莺好:流莺的歌声动听,吸引着人的目光,令人陶醉。
- 亭亭榴蕊未舒花:榴花尚未完全绽放,预示着夏日的到来。
- 袅袅游丝缭乱逐风斜:轻盈的丝状物随风飘荡,生动描绘了夏日微风的柔和。
- 碧阑干外消凝久:站在绿色栏杆外,凝视着这一切,感慨时光流逝。
- 绿树清阴逗:绿树的阴影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增添了夏日的惬意。
- 青阳顿去晓窗空: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这一刻显得格外空旷。
- 拂拂熏风吹尽一庭红:轻柔的熏风将庭院中的红花吹散,留下一片宁静的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袅袅游丝”比喻轻柔的丝状物,形象生动。
- 拟人:如“流莺好”使鸟儿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色,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生命的繁茂与活力。
- 流莺:象征自由、欢乐。
- 榴花:象征美丽但短暂的生命。
- 游丝:象征轻盈与飘渺。
- 清阴:象征宁静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钩帘满院萋萋草”中的“萋萋”指的是什么?
- A. 茂盛
- B. 枯萎
- C. 繁杂
-
“袅袅游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严寒
- B. 微风轻拂
- C. 烈日炎炎
-
诗的最后一句“拂拂熏风吹尽一庭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惆怅
- C. 幸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沈榛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夏日的生机与活力,而王维则侧重于秋日的宁静与沉思。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季节的特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榛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