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08 23:51:22

寒意剩春纤。

放燕归来又下帘。

蝴蝶渐稀人渐懒,恹恹。

满地青榆午梦甜。

淡日隐重檐。

雨气云痕百态兼。

睡起却惊天影暗,眉尖。

愁似春阴向晚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蒋春霖 〔清代〕

寒意剩春纤。
放燕归来又下帘。
蝴蝶渐稀人渐懒,恹恹。
满地青榆午梦甜。

淡日隐重檐。
雨气云痕百态兼。
睡起却惊天影暗,眉尖。
愁似春阴向晚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寒意依然残留。
燕子归来时又拉下窗帘。
蝴蝶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懒散,昏昏欲睡。
满地的青榆树下,午后的梦是那么甜美。

淡淡的阳光隐在重重的屋檐下。
雨气和云痕交织,各种形态都有。
睡醒时却惊觉天色暗淡,眉头微皱。
愁绪如春天的阴云在傍晚时分越来越浓。

注释:

  • 寒意剩春纤:寒意依然残留,春天的气息却轻盈如纤。
  • 放燕归来又下帘:燕子归来时,窗帘又被拉下,象征着室内的安静。
  • 蝴蝶渐稀人渐懒:蝴蝶渐渐少了,人也变得懒散,表现了春天的乏力。
  • 满地青榆午梦甜:青榆树下,午后的梦境是多么甜美,体现了宁静。
  • 淡日隐重檐:柔和的阳光藏在屋檐下,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
  • 雨气云痕百态兼:雨气和云的痕迹交融,形态各异,表现自然的变化。
  • 睡起却惊天影暗:睡醒时发现天色已暗,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
  • 愁似春阴向晚添:愁绪如春天的阴云,在傍晚时分逐渐加重,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语言清新,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南乡子》创作于春季,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自己内心的忧愁。

诗歌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极具春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寒意剩春纤”点出春天的寒意尚存,给人一种温暖与寒冷交替的感受,接着描绘燕子归来时的宁静,似乎在暗示着一种生活的常态与安逸。

随着诗的深入,蝴蝶的稀少与人的懒散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春天的昏睡状态,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接下来的“满地青榆午梦甜”,则营造出一种理想的梦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暖春的依恋。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续,随着“睡起却惊天影暗”,诗人意识到外界的变化,天色已暗,内心的愁苦也随之而来,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忧伤。

整首词在意象上丰富,情感层次分明,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意剩春纤:春天的寒意依然存在,描绘了春的柔和与残留的寒冷。
  2. 放燕归来又下帘:归来的燕子与窗帘的拉下,暗示了宁静与内心的沉思。
  3. 蝴蝶渐稀人渐懒:蝴蝶的减少与人们的懒散,反映出春天的疲态。
  4. 满地青榆午梦甜:青榆树下的午后梦境,表现出一种甜美的宁静。
  5. 淡日隐重檐:阳光的隐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6. 雨气云痕百态兼:自然界的变幻多姿,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7. 睡起却惊天影暗:睡醒后的惊觉,象征着内心的忧虑。
  8. 愁似春阴向晚添:愁绪如春天的阴霾,逐渐浓重,表现了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似春阴”,用春天的阴云比喻愁绪,生动形象。
  • 拟人:比如“淡日隐重檐”,赋予日光以人的特征,增加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蝴蝶渐稀人渐懒”,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重生。
  • 蝴蝶:代表着美好与自由,但在诗中又显得稀少,暗示着失落。
  • 青榆:象征宁静与安逸的环境。
  • 阳光与阴云:对比象征着生活的光明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意”代表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寒气
    c) 夏天的炎热

  2. “放燕归来又下帘”中的“放燕”指的是什么? a) 燕子的归来
    b) 燕子的离去
    c) 燕子的歌唱

  3. 诗中“愁似春阴向晚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答案:

  1. b) 春天的寒气
  2. a) 燕子的归来
  3.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蒋春霖的《南乡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体现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蒋春霖则结合了春天的变化与自身的忧愁,展现了更为广泛的人生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