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时间: 2025-01-04 06:52:43

一枝斜映佛前灯,春入铜壶夜不冰。

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花
一枝斜映佛前灯,
春入铜壶夜不冰。
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

白话文翻译

一枝梅花斜斜地映照在佛前的灯光下,春天已然来到,铜壶里夜晚的水也不再冰凉。往年我曾游览大庾岭,今年却只能在此作小乘僧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映:斜着映照,形容梅花的姿态和光影。
  • 佛前灯:指供奉在佛像前的灯,象征着光明与信仰。
  • 铜壶:古时用来盛水的器具,这里暗指盛水的铜壶,象征着生活的平淡。
  • 小乘僧:指的是修行较为简单的僧侣,表达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典故解析

  • 大庾岭:位于今江西省,是古代文人游览的名胜,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悠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石林,南宋诗人,生于1165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清新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在当时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梅花》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一句“一枝斜映佛前灯”,以鲜明的画面感引入,梅花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接着“春入铜壶夜不冰”,则用铜壶盛水的意象,传递出春天带来的温暖与生机,暗示着生命的希望。

而后两句“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变化。曾经游历的欢愉与如今平淡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诗人已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而是选择了内心的平静。这种转变,既是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幽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超然的精神追求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枝斜映佛前灯:描绘出梅花的细腻与优雅,暗示着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
  2. 春入铜壶夜不冰:春天的到来让冷冰的水温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3. 昔岁曾游大庾岭:回忆往年游玩大庾岭的快乐,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4. 今年聊作小乘僧:表明诗人如今的身份与心境,带有些许无奈与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壶”比喻生活的平淡,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单调与宁静。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常用于表达高洁的品格。
  2. 佛前灯:象征信仰与光明,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3. :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带来新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铜壶”指什么?
    A. 盛水的器具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茶具
    D. 一种食物

  2. 诗人曾游览的名胜是哪里?
    A. 大庾岭
    B. 泰山
    C. 黄山
    D. 长江

  3. 诗中“春入铜壶夜不冰”的意思是?
    A. 春天来了,水也变热了
    B. 春天来了,水还很凉
    C. 春天来了,夜晚很冷
    D. 春天来了,水被冰封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陆游《梅花》

诗词对比
陈与义的《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相比,前者更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后者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傲骨。两者都以梅花为题,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