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昔游未远》
时间: 2024-12-29 16:37:38意思解释
念奴娇·昔游未远
原文展示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白话文翻译
往昔的游历并不遥远,记得在湘水岸边听到琴声,沣浦的细草已经被丢弃。我因此寻找那孤山的林间隐士,来踏梅枝残留的雪。山中的女子供奉鲜花,村里的孩子们举杯行酒,我躺着看青门的车辙。年老的我,真是可怜这感情的空虚。曾经看到海变成桑田,仙人在云端,笑我真是痴心绝对。告诉那依依不舍的王谢燕子,应该会有凉风的季节。越国只剩青山,吴地只剩芳草,万古皆已消逝。绕着树枝三圈,白头人唱尽了明月的歌。
注释
- 湘皋:即湘江的岸边,古代文人常在此吟咏。
- 瑟: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用来表达哀伤或柔情。
- 沣浦:指沣水流域,象征着柔美的自然景色。
- 孤山林处士:指隐居于山林中不问世事的人。
- 獠女:指边疆的女子,可能是形容其风情独特。
- 伧儿:指乡村的孩子,形象生动。
- 青门辙:指往来的车辙,暗示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
- 吾老:自谦的说法,表达对自己年老的感慨。
典故解析
- 王谢燕:指王氏和谢氏家族的燕子,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依依惜别。
- 海作桑田:比喻世事变迁,曾经的海洋变成了土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生于江南,才华横溢,工于词,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姜夔晚年,体现了他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变化的哲思。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昔游未远》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姜夔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他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珍惜。词中的“昔游未远”开篇便引人入胜,仿佛将读者带回到那段美好的时光。湘江的瑟声、沣浦的细草、孤山的梅雪,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随着词情的发展,词人愈加沉浸于对往昔的回忆中。獠女供花、伧儿行酒,乡村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亲切与温暖,但随之而来的“可怜情事空切”却又使人感到一丝惆怅。年老体衰的姜夔在对比中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和情感的虚无,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是遥不可及。
“曾见海作桑田”更是将时间的流逝推向极致,世事变化无常,人生如梦。最后的“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了高潮,白头人唱尽明月,似乎在唱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游未远:回忆的游历并不遥远,暗示对往事的怀念。
- 记湘皋闻瑟:在湘江边听到琴声,感受到往日的情景。
- 沣浦捐褋:沣水边的草已被抛弃,象征过去的美好已逝去。
- 因觅孤山林处士:寻找隐士,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来踏梅根残雪:踏雪寻梅,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乡村生活的生动描绘,增添人情味。
- 卧看青门辙:躺着看过去的车辙,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一丘吾老:自谦,感叹年老。
- 可怜情事空切:对情感的无奈与感慨。
- 曾见海作桑田:时间的无常与变迁。
- 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对痴情的嘲讽,反映世事的不可捉摸。
- 说与依依王谢燕:传达对美好情感的讽刺。
- 应有凉风时节:暗示美好时光的过去。
-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时光的流逝。
- 万古皆沈灭:感慨过往一切终将消逝。
-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表达人生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海作桑田,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青山”与“芳草”,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姜夔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才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皋: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自然的和谐。
- 瑟:代表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孤山:隐士的象征,代表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 梅根:象征坚韧与美丽,冬天的梅花在冰雪中依然绽放。
- 青山芳草: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D. 珠江
-
词中“曾见海作桑田”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人生短暂
- B. 自然美丽
- C. 情感丰富
- D. 世事变迁
-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中“白头”指的是?
- A. 年轻
- B. 年老
- C. 美丽
- D. 高贵
答案
- B. 湘江
- D. 世事变迁
- B. 年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姜夔 vs 苏轼:两位词人的作品均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但姜夔更倾向于自然描写,苏轼则更富有历史感与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网络资源与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