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末谁家缥缈亭,
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
塔下秋云为我生。
白话文翻译
在树木的尽头,哪家有那缥缈的亭子呢?
画堂靠近水面,显得更加虚幻明亮。
经过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和我相识,
在塔下的秋云中,为我生出一份孤独。
注释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的样子。
- 画堂:指绘有精美画作的厅堂。
- 临水:靠近水面。
- 秋云:秋天的云,常用来象征孤寂和思绪。
- 相识:指的是认识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塔下秋云"可引申为孤独与思索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过往的追忆。塔在古代常作为佛教建筑,象征着信仰的寄托,对秋云的描写则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波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个人的孤独情怀。姜夔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他的词风影响了后世。
创作背景
《过德清》写于姜夔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之中对生疏环境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中描写的宁静景象和秋的意境,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德清》是姜夔的一首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产生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木末”引入,展现出一幅自然景象,缥缈亭的设定让人感受到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同时“画堂临水”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幽远。接下来的“经过此处无相识”则突显出一种孤独感,尽管风景如画,但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感到惆怅。最后一句“塔下秋云为我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云作为一种自然景象,似乎在为诗人编织着孤独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思索。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结合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深刻的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末谁家缥缈亭:
- 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景象,木头的尽头有个看似轻盈、虚幻的亭子。他在问:这亭子是哪个人的呢?这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知的好奇。
-
画堂临水更虚明:
- 画堂建筑临水而建,水面反射出光影,使得整个画堂显得更加明亮而飘渺。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美,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经过此处无相识: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虽然景色美丽,但没有一个熟识的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显著。
-
塔下秋云为我生:
- 在塔下,秋天的云彩仿佛是为他而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索,象征着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云”比作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对仗:如“木末”与“画堂”,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称美。
- 拟人:将“秋云”赋予生命,仿佛为诗人独自存在的身份而存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面对美丽却又陌生的环境,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缈亭: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画堂:代表着人文环境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秋云:象征着孤独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木末谁家缥缈亭”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A. 山顶的庙宇
B. 树木尽头的亭子
C. 河边的船只
D. 花园中的小桥 -
诗人通过“经过此处无相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
“塔下秋云为我生”中的“秋云”象征了什么? A. 繁忙
B. 孤独与思考
C. 欢乐
D.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和思念,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波动。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历史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姜夔的孤独感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研究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