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起阙》

时间: 2025-01-16 22:20:26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起阙
杨万里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写赵德辉的任职与才能,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祝福。诗中的“太守”象征着在高位的官员,像秋天的霜一样清冷;而“通守”则展现出温暖的春风。诗人用“镜照胆”来形容太守的清明和光明磊落,而“渊涵空”则形容通守的深厚与宽广。接着,诗人反思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强调有才华的人常常出自寒微的背景,而皇家子弟的才能则不可小觑。最后,诗人寄希望于赵德辉和另一个赵姓官员的合作,共同为国家效力,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注释:

  • 太守: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 通守:通判,负责地方的司法和行政工作。
  • 镜照胆:比喻清明正直,能照见自己的内心。
  • 渊涵空: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深厚。
  • 庐陵:指赵姓的故乡,寓意两人共同的根基。
  • 八使车:古代官员出行的车轿。
  • 五马符:象征官职,通常为车马出行的标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季子,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温婉而质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官场之际,赵德辉即将赴任吉州通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他的祝福与良好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看重和对官员品德的期盼。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起阙》是一首充满祝福与期望的送别诗。诗中开篇即以“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对比两位官员的气质,鲜明地点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官员品德的关注,也反映出他对政治的深刻洞察。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引用了“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的观点,强调了出身与才能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普通人才的尊重与对权贵的警惕。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了对士人的重视与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二位官员的寄托与信任,整体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及其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通过季节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两位官员的个性。
    •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进一步阐述了两位官员的品行与能力。
    •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强调不论出身如何,真正的人才都能崭露头角。
    •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赞美二赵的互补性,寓意他们的合作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描绘出他们的官职与出行,彰显官员的身份。
    •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镜照胆”形象地表达了清白与正直。
    • 借代:用“庐陵”代指赵德辉的故乡,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官员品德的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观念。


意象分析:

  • 太守:象征着权力与责任,代表地方治理的关键人物。
  • 通守:象征着正义与法律,代表着维护社会公正的角色。
  • 九秋霜三春风:分别代表严肃与温暖,体现出两位官员不同的治政风格。
  • 庐陵:象征着家乡与根基,暗示着官员的来源和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赵德辉的品德? A. 太守九秋霜
    B. 通守三春风
    C. 君看二赵作庐陵
    D. 行看二赵俱法从

  2. “镜照胆”中的“镜”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清明
    C. 深厚
    D. 责任

  3. 诗中提到的“庐陵”是指什么? A. 一种官职
    B. 赵德辉的故乡
    C. 一种风格
    D. 一种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两首诗同样描写了送别的情景,但王勃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前途的感慨,而杨万里的诗则着重于对人才的歌颂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