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药者陈国器》
时间: 2025-01-01 13:0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药者陈国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窦宪一举空朔野,
曹霸一笔空凡马。
吾乡药者有陈生,
一丸洗空万药者。
庸医皆笑道旁莎,
陈生拈出便是玉山禾。
庸医皆笑涧下水,
陈生酌来便是上池底。
也只不离神农书,
书外别得一亡珠。
也只不出歧伯论,
论外别得舌一寸。
旧遭痔疾恼杀侬,
新遭淋疾与合纵。
恰如住在圃田国,
晋楚腹背来夹攻。
陈生赠我玉菌子,
乃是华阳洞中乖龙耳。
陈生赠我绀叶纱,
乃是金鸦脚底扶桑花。
汲泉亲手煮蟹眼,
一浣枯肠如浣沙。
平生旧疾蝉壳退,
秋风吹落青天外。
更传枕中鸿宝方,
戒勿浪传泄天藏。
君不见回岩仙客逢贫子,
指石成金吾济尔。
贫子再拜不要金,
秪觅指头吾自指。
白话文翻译
窦宪一举空旷的朔野,曹霸一笔画出平常的马。
我家乡的药者有位陈生,他的一丸药能洗净万种药物。
庸医们都笑说道旁的莎草,
而陈生拿出来的却是玉山的禾苗。
庸医们还笑涧下的水,
而陈生酌来的却是上池的清泉。
不过他也没有离开神农的书,
书外却另得一颗失落的珍珠。
也只是不出歧伯的论,
论外还得一寸舌头。
旧时痔疾让我痛苦不堪,
新近淋疾又与我纠缠。
就像我住在圃田国,
晋楚两国夹攻我。
陈生送我玉菌子,
这乃是华阳洞中奇异的龙耳。
陈生送我绀叶纱,
乃是金鸦脚底的扶桑花。
亲手汲泉煮蟹眼,
一洗枯肠如同洗沙。
我平生的旧疾如蝉壳般退去,
秋风吹落在青天之外。
更传我枕中的鸿宝方,
切勿随意传泄天藏。
君不见回岩的仙客遇到贫子,
指石成金来帮助你。
贫子再拜不要金,
只想要指头我自己指。
注释
- 窦宪:西汉时期的名将,因其战功赫赫而闻名。
- 曹霸:指曹操的父亲曹嵩,象征着平凡的能力。
- 陈生:指药者陈国器,寓意药术高明。
- 玉山禾:比喻珍贵的药材。
- 神农书:指古代神农氏撰写的药物书籍。
- 歧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生于江西,早年在诗界崭露头角,晚年则致力于教育与哲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送药者陈国器》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医学知识逐渐普及之时。诗中以药者陈生为中心,表现了作者对医药知识的尊重和对真正高明医者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对庸医的不屑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呈现药者陈国器的医术,展现了诗人杨万里对医学的深入思考与独到见解。诗中开头便以“窦宪一举空朔野,曹霸一笔空凡马”引入,表面上看似在讲述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暗示现代庸医的无能与平庸。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陈生的药术,强调了真正的医者需要具备的才华与智慧。陈生的药物不仅能治病,还能洗净万药,象征着其医术的高超与珍贵。
在后面的叙述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药物的特性和疗效生动鲜明。特别是在“陈生赠我玉菌子,乃是华阳洞中乖龙耳”一句中,诗人将药物与神话结合,赋予药物以灵性与神秘感,突显了陈生的独特与超凡。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对庸医的讽刺转向对陈生的赞美,最终达到对医药文化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赞美真正医者的同时,也在提倡对医学知识的重视,呼唤人们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窦宪一举空朔野”:用窦宪的战功作引,喻庸医的无能。
- “曹霸一笔空凡马”:曹霸之笔描绘平庸,进一步强调庸医的无能。
- “吾乡药者有陈生”:引入主角陈生,表明其医术之高。
- “一丸洗空万药者”:说明陈生的一剂药能治愈多种病症。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菌子”、“龙耳”等比喻,形象化药物的珍贵和效果。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一洗枯肠如浣沙”,夸大了药物的效果以突出其神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真正的医者与庸医,表达了对医术的尊重与对真正智慧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与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生:象征真正的医者。
- 玉菌子:代表珍贵的药材,寓意医术的高明。
- 华阳洞:神话中的圣地,象征药物的神秘与珍稀。
- 蟹眼:作为药材,象征治病的奇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药者是谁? A. 窦宪
B. 曹霸
C. 陈生
D. 歧伯 -
“一洗枯肠如浣沙”中的“洗”是指什么? A. 形容药效
B. 形容水流
C. 形容清洗
D. 形容清凉 -
诗中提到的“玉菌子”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珍贵的药材
C. 平凡的存在
D. 书籍
答案:1.C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医者仁心》:现代诗歌,探讨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 《登鹳雀楼》:王之涣,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送药者陈国器》与《春望》(杜甫):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但前者更侧重于医药与个人健康,而后者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 《中国古代医学与诗歌》
- 《杨万里诗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