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人稀野店休安,
我坐名过实,讙哗自招损。
汝幸无人知,莫厌家山稳。
白话文翻译:
人烟稀少的野店,安静得让人感到舒适。
我在这里名声显赫,但在喧闹中却自招损害。
你幸好没有人知道,不要厌恶这片故乡的安稳。
注释:
- 人稀:人烟稀少,形容环境清静。
- 野店:乡间的小客店。
- 休安:安静,舒适的意思。
- 名过实:名声超过了实际,指在外面名气大。
- 讙哗:喧闹的声音。
- 自招损:自找麻烦,自我损害。
- 汝:你,古代用法。
- 莫厌:不要厌恶。
- 家山稳:故乡安稳,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珍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安稳”,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浮华生活的反思。“人稀野店”则暗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柔情的描绘,以“东坡”之名流传于后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某次归乡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名利的反思。正值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渴望安稳,反映出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借助描绘清静的乡间小店,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故乡安稳生活的珍视。第一句描写了环境的宁静,给人以放松的感觉;第二句则通过自我反省,揭示了名声带来的困扰,显示出世俗名利的无奈与负担;最后一句则是对家乡的感激,尽管名声在外,但故乡的安稳才是心灵的归宿。整首诗情感深切,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稀野店休安:描绘了一个僻静的小店,暗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我坐名过实,讙哗自招损:通过对比名声与实际,揭示了世俗名利的空虚和喧嚣带来的内心烦恼。
- 汝幸无人知,莫厌家山稳:表达了对故乡安稳生活的珍惜,劝诫他人也要珍视这份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名声与实际的对比,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写意:通过描绘环境来传达内心感受,给予读者想象空间。
- 隐喻:乡间小店隐喻了简单、纯粹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反思和对故乡安稳生活的珍惜。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反映出对浮华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店: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 人稀:代表着清净与内心的平和。
- 家山:象征着归属感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乡间
- C. 繁华的集市
- D. 寂寞的高山
-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无所谓
- C. 厌倦
- D. 追求
-
诗中的“家山稳”指的是:
- A. 家乡的安定
- B. 家庭的和睦
- C. 事业的成功
- D. 生活的富足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苏轼《送先人下第归蜀》与王维《鹿柴》:两者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强调对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