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枕上闻风水声推篷视之已达京口》
时间: 2025-01-06 06:4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枕上闻风水声推篷视之已达京口
作者:张祥河 〔清代〕
吹来万斛涛声沸。恰趁江风利。梦中浑不辨行船。醒搅船轻簸浪软于绵。濛濛湿雾推篷里。半饷帆收矣。日高天镜洗青铜。回望三山浮动有无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船上,听着江水涛声,感受到江风的轻拂,似乎身处梦境中,无法分辨自己是否在行船。醒来后,发现船轻轻地在温柔的浪潮中摇晃,周围弥漫着湿润的雾气。经过一段时间,船帆已然收起,阳光洒在水面上如同洗净的青铜,回头望去,三座山影在雾中浮动,似有似无。
注释
- 万斛:形容水声如波涛汹涌,浩大无比。
- 恰趁:正好利用。
- 浑不辨:完全无法辨认。
- 搅:指船在水中摇动。
- 濛濛湿雾:形容雾气弥漫,湿润朦胧。
- 半饷:一段时间后。
- 天镜:指天空映照在水面上,宛如镜子。
- 三山:可能指长江流域的名山,具有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祥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旅途之中,诗人乘船而行,感受江水的波动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会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以江水和船旅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开头“吹来万斛涛声沸”以气势磅礴的声音描绘出江水的汹涌澎湃,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力。而后“恰趁江风利”则展现出一种顺畅的旅途,象征着生活的顺利与美好。
进入梦境的描写,“梦中浑不辨行船”,传达出一种迷惘与不安。人们在生活的奔波中,常常会感到迷失,而这一点在后续的“醒搅船轻簸”中得以呼应,暗示现实的波动与不确定性。诗人通过对船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两句“日高天镜洗青铜,回望三山浮动有无中”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哲思。阳光洒在水面,似乎在洗净一切浮华,而三座山的隐现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整首诗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来万斛涛声沸:形容江水声势浩大,令人振奋。
- 恰趁江风利:正好利用顺风,象征着顺畅的旅程。
- 梦中浑不辨行船:在梦中无法分辨身处何地,表现迷惘。
- 醒搅船轻簸浪软于绵:醒来后感受到船轻微的摇晃,浪潮柔软如绵,暗示生活的轻柔与不确定。
- 濛濛湿雾推篷里:湿雾笼罩,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半饷帆收矣:经过一段时间,船帆收起,象征着旅途的结束或变化。
- 日高天镜洗青铜:阳光明亮,水面如同镜子,象征清澈与明亮。
- 回望三山浮动有无中:三山的隐现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天镜”,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描绘江水与船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水、船旅与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涛声:象征生命的力量与动感。
- 江风:象征顺畅与和谐。
- 湿雾:象征神秘与迷惘。
- 三山: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文化内涵:江水和山脉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顺畅与阻碍、明亮与暗淡,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一句描述了江水的声音?
- A. 恰趁江风利
- B. 吹来万斛涛声沸
- C. 日高天镜洗青铜
- D. 回望三山浮动有无中
-
诗中提到的“三山”可能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顺畅
- B. 人生的无常
- C. 梦境的迷惘
-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醒搅船轻簸浪软于绵”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激动与兴奋
- B. 迷惘与不安
- C. 宁静与安详
- D. 无奈与沮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新生。
- 《江雪》:通过雪景展现孤独与清冷,情感基调与《虞美人》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自然意象的描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