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菲冉冉辞鶗鴂。
又作人间别。
黄昏楼殿月冥蒙。
一夜高寒相望断天风。
宫衣瘦尽苕华在。
不信连环解。
无情辽水自年年。
只有雁飞犹见旧山川。
白话文翻译:
春花渐渐凋谢,告别了黄莺。
又在这人世间,留下别离的愁苦。
黄昏时分,楼阁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
一夜的寒风,使我与远方的景色断绝了联系。
宫女的衣衫已然单薄,但依旧能见到那悠然的花草。
不相信这连绵的情缘会被解开。
无情的辽水年复一年,流淌不息。
唯有大雁飞翔,依旧能看到故乡的山川。
注释:
- 芳菲:指春花繁盛的样子。
- 鶗鴂:黄莺,一种鸣叫悦耳的鸟。
- 黄昏:傍晚时分。
- 楼殿:指高楼和宫殿。
- 冥蒙:昏暗模糊的样子。
- 苕华: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连环解:指情感的牵连和纠缠。
- 辽水:指长河或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
- 雁飞:候鸟,象征着归乡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词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秋季节,诗人在离别的场景中感受到浓烈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吸引读者,诗人通过对春花和黄莺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首句“芳菲冉冉辞鶗鴂”便以春天的花朵和黄莺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与离别的开始。接下来的“又作人间别”,则直接点出离别的主题,表达了人间的无奈与愁苦。
黄昏时分的“楼殿月冥蒙”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场景,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人用“一夜高寒相望断天风”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冷酷的自然环境,情感愈加深沉。接下来的“宫衣瘦尽苕华在”则表现出宫女的孤独与无奈,即使衣衫单薄,仍然在追忆着春花的美好。
最后四句中,诗人通过“无情辽水自年年”来强调时间的无情和流逝,表现出对往事的依恋和对未来的茫然。而“只有雁飞犹见旧山川”则是诗人的期盼,象征着回归故乡的愿望,展现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时间和故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菲冉冉辞鶗鴂:春花凋谢,黄莺也告别,暗示离别的开始。
- 又作人间别:在人间又一次经历离别,感受到愁苦。
- 黄昏楼殿月冥蒙:黄昏时分,楼阁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中,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 一夜高寒相望断天风:一夜的寒风让人感到孤独,仿佛与远方的景色隔绝。
- 宫衣瘦尽苕华在:宫女衣衫单薄,仍能看到那春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不信连环解:不相信情感的纠缠会得到解脱。
- 无情辽水自年年:无情的河水年复一年,流逝不息,象征时间的流逝。
- 只有雁飞犹见旧山川:唯有大雁飞翔,依然能看到故乡的山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芳菲冉冉”与“无情辽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思乡和时间的无情展开,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菲: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易逝。
- 黄莺:象征轻快与自由,也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来渲染离别的氛围。
- 雁:象征归乡与团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芳菲冉冉辞鶗鴂”中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春花
B. 夏天
C. 秋叶
D. 冬雪 -
诗中提到的“辽水”象征了什么? A. 无情的流逝
B. 美好的回忆
C. 友情的长久
D. 爱情的甜美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但风格更为细腻和柔和。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也是思乡,但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