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十》
时间: 2025-01-09 03:3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论仙骨莫求丹,此理玄玄有正门。
迷者少能知返本,教人藉此以为根。
龟蛇大小宜频给,日月精华且总吞。
只自明师分剖后,难为荒野作丘坟。
白话文翻译:
不要去谈论仙人的身体,也不要追求长生的丹药,这些道理深奥而有正当的入口。迷失的人难以知晓回归本源的道理,教导人们借此作为根基。龟和蛇的大小都要适时地供应,日月的精华也要尽量吸取。只有在明师的指点下,才能剖析明了,否则在荒野中难以建立自己的道场。
注释:
- 仙骨:指的是修道者所具备的神秘体质。
- 丹:指炼制的长生不老药。
- 迷者:指那些迷失在外物中的人。
- 龟蛇:象征长寿和智慧的动物,常用于道教文化中。
- 日月精华:指自然界的精华和能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字子华,宋代道士,著名的道教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哲学,强调内修和自我认识。
创作背景: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对道教内丹术的阐释,这首诗试图揭示修道的真谛,强调理解和回归本源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道教哲学,主旨在于抛弃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认知。开头两句“莫论仙骨莫求丹”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仙骨与丹药被视为外在追求,实际上并不重要。接下来的“此理玄玄有正门”则引导读者关注内在的修行之道,暗示真正的智慧在于对自身的反思与回归。
诗中反复提及“迷者”和“教人”,揭示了对迷失者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传道者的责任。龟蛇的意象不仅富有道教文化的深意,还暗示着修行者应当吸纳自然的精华,融入天地的力量。
最后,诗歌以“明师分剖后”作为结尾,强调了明师的重要性,暗示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全诗语调平和而深邃,既有哲学的思考也有对修行者的鞭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论仙骨莫求丹: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关注外在的修行方式。
- 此理玄玄有正门:强调内在的道理深奥而有其正当的入口。
- 迷者少能知返本:指迷失的人难以理解回归本源的道理。
- 教人藉此以为根:教导人们应以此为根基。
- 龟蛇大小宜频给:提示修行者应当适时地吸取自然的智慧。
- 日月精华且总吞:强调要吸取天地的精华。
- 只自明师分剖后:强调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理解。
- 难为荒野作丘坟:暗指在无指导的状态下修行是困难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与自然的龟蛇相联系,寓意深远。
- 对仗:如“日月精华且总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内在修行与明师指导的重要性,倡导读者关注自身的内心修行,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骨:象征修道者的理想状态。
- 丹:代表长生与追求。
- 龟蛇:象征智慧和长寿。
- 日月: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骨”主要代表什么?
- A. 外在的身体
- B. 修道者的理想状态
- C. 一种药物
- D. 迷失的象征
-
诗人认为迷失的人能否理解“返本”的道理?
- A. 能
- B. 不能
- C. 有时能
- D. 完全依赖他人
-
诗中提到的“明师”指的是?
- A. 明亮的老师
- B. 能够指导修行的人
- C. 自然的力量
- D. 书本上的知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同样探讨内在修行和道理的经典。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先的作品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张继先更注重道教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诗歌的意境和自然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