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时间: 2025-01-10 22:14:41

少年何速成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

更不劳神游赤水,只知存性养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何速成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
更不劳神游赤水,只知存性养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

白话文翻译

年轻人为何如此急于成就诗文,何不如寻求真理以保养内心的珍宝。
更不必费心游历赤水,只需在心中存守本性,养护那颗玄妙的明珠。
鼎中有日月的踪影又有谁能拥有,炉内的丹砂在世间又有谁能找到。
人们笑我在这其中孤独寂寞,而这份寂寞却与他人不同。

注释

  • 速成:急于成就。
  • 求真:追求真实、真理。
  • 玉壶:比喻内心的珍贵和纯净。
  • 赤水: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象征追求道理的过程。
  • 存性:保持本性,保留内心的真实。
  • 玄珠:象征心灵的明亮和智慧。
  • :古代器具,常与炼丹、道教有关。
  • 人殊:与他人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道教和养生方面的诗歌。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张继先的诗歌风格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对内心修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在追求道教炼丹和内心修养的过程中创作的,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真实自我的探索。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人急于成就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少年何速成诗书”引入了对年轻人焦虑与追求的描绘,接着通过“争似求真保玉壶”将焦点转向内心的追求,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诗中多次提及“赤水”、“玄珠”等象征,表达了追寻真理和内心宁静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鼎中日月何人有”和“炉内丹砂世所无”来强调炼丹的孤独与难得,揭示了真正的修行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最后一句以“人笑此中多寂寞”收尾,反映出他对外界评价的淡漠,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内心坚持和自我认知的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实和内心宁静的深刻理解。结尾的“此中寂寞与人殊”更是点明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世俗的不同,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何速成诗书:年轻人为什么如此急于写诗和读书,暗示对年轻人急于成名的质疑。
  2. 争似求真保玉壶:不如追求真实的内心,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珍贵。
  3. 更不劳神游赤水:不必费心去神游理想中的世界。
  4. 只知存性养玄珠:只需珍视自身本性,培育心灵的智慧。
  5. 鼎中日月何人有:炼丹中有日月的踪影,又有谁能真正拥有。
  6. 炉内丹砂世所无:在世上丹砂难寻,真正的修炼之物稀少。
  7. 人笑此中多寂寞:世人笑我在此中孤独寂寞。
  8. 此中寂寞与人殊:而这份寂寞却与他人的不同,强调个人的独特体验。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年轻人急于成就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对比,突出其思想深度。
  • 比喻:如“玉壶”比喻内心珍贵,“玄珠”象征智慧和真理。
  • 象征:鼎、炉等意象象征道教炼丹的修炼过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内心修炼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的急功近利与内心的深邃追求,揭示了真正的智慧与宁静来自于对自我的认识与保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年轻、急功近利的心态。
  • 玉壶:象征心灵的珍贵和纯净。
  • 赤水:象征追求理想与真理的过程。
  • 玄珠:象征内心的智慧与真实。
  • 鼎、炉:象征道教的炼丹过程和内心修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壶”象征什么?

    • A. 诗书
    • B. 内心的珍贵与纯净
    • C. 物质财富
    • D. 外在的名利
  2. 诗人认为年轻人为何急于成就诗书?

    • A. 因为他们有时间
    • B. 因为社会的压力
    • C. 因为他们渴望名利
    • D. 因为他们追求真理
  3. “鼎中日月何人有”的意思是什么?

    • A. 日月难得
    • B. 炼丹的过程孤独
    • C. 真实难寻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理与内心的修养。
  • 《长恨歌》:白居易的作品,表现对内心情感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张继先的诗在孤独与内心修养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而张继先则更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与真理的追求。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角度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收录了多位诗人的经典作品,适合深入了解诗词风格。
  • 《道教文化与文学》:探讨道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适合研究张继先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