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桃源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词以答之长生之话口相传。
求丹金液全。
混成一物作神仙。
丁宁说与贤。
休咽气,莫胡言。
岂知造化玄。
用铅投汞汞投铅。
分明颠倒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用来回应关于长生不老之事的口耳相传。
想要得到完整的丹药和金液。
合成一种物质以成仙。
细心地告诉有德之人。
别再气馁,莫要乱说。
怎能知道造化的奥妙?
用铅去投汞,汞又回投铅。
分明是颠倒的道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生:指长生不老。
- 丹金液: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通常指炼金术中所求之物。
- 混成一物:指将不同的物质混合成一种。
- 丁宁:谦恭地告知或劝诫。
- 造化:指自然的变化与造物的力量。
- 铅与汞:炼金术中使用的金属,象征着不稳定和变化。
典故解析
- 长生不老:这是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追求,许多文人都对这个话题有所探讨。
- 铅汞:在古代炼金术中,铅和汞被视为重要的材料,二者的相互转化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及自然哲学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在作品中融入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忆桃源》创作于宋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之时。诗中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炼金术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真谛的探求。
诗歌鉴赏
《忆桃源》通过对长生不老和炼金术的探讨,展现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许多道教的元素,反映了古代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开头两句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使读者对长生不老的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对炼金术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随便妄言,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不确定。最后的两句,以铅与汞的相互转化作为比喻,揭示了自然造化的玄妙与变化无常。这不仅是对炼金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深邃,既有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词以答之长生之话口相传:这句引入了长生不老的主题,说明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话题。
-
求丹金液全:表达了对长生药的渴求,隐喻对生命延续的向往。
-
混成一物作神仙:探讨炼金术的目的,通过混合不同的物质来追求成仙。
-
丁宁说与贤:劝告有德之人,要认真听取这些道理。
-
休咽气,莫胡言:劝诫人们不要气馁,也不要随意言语,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
岂知造化玄:质疑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解,表现出一种无奈。
-
用铅投汞汞投铅:以铅汞的相互转化象征人生的变化和不定。
-
分明颠倒颠:强调事物的颠倒和错位,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铅与汞的比喻暗示变化和不确定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长生不老的主题展开,探讨了炼金术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探求。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揭示了人生的不易与自然的奥妙,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丹金液:代表着长生不老的追求,象征着人类对生命的探索。
- 铅与汞:象征着变化、转化与不稳定,反映出生命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金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长生不老药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金属
-
“休咽气,莫胡言”意在劝诫人们?
- A. 不要放弃希望
- B. 不要说谎
- C. 不要与人争论
- D. 不要走出家门
-
诗中提到的“铅与汞”象征着?
- A. 财富
- B. 变化与不稳定
- C. 安全
- D. 友谊
答案
- B. 长生不老药
- A. 不要放弃希望
- B. 变化与不稳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忆桃源》主题相似。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体现出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忆桃源》:两者都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与人生的无常,而《忆桃源》则更注重于对长生不老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诗词》
- 《中国古代炼金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