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10 20:19:55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

时得化龙筇。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

朱火焕明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
时得化龙筇。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
朱火焕明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美丽景象。西边的源头真好,迎面吹来炎热的风。红色的锦缎般的溪水边,我怜惜这如画的景色;在老张岩上,我对那群峰情有独钟。时不时能听到琴声如玉般清脆,清晨的光色依偎在梧桐树上。宫中的华丽文章正盛,山川和树林都显得空旷而宁静。朱色的火焰在光明中闪烁着。

注释:

  • 西源:指西边的水源。
  • 红锦石:形容溪水的颜色鲜艳如红色的锦缎。
  • 老张岩:特指某个山岩,可能与张继先的生活或经历有关。
  • 化龙筇:化龙的筇竹,可能是指美好的愿望或成就。
  • 黼黻:古代华丽的衣服,象征文采的盛行。
  • 朱火:比喻太阳或光辉,象征明亮的日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多游历于名山大川,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望江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盛、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的开篇,西源的美好令人心旷神怡,炎风的迎面而来似乎将整个夏天的热情融入其中。红锦石边的景象如同一幅画卷,诗人用“怜”字道出了对自然的珍惜与依恋,表现出诗人与自然深厚的情感。在老张岩上,诗人对群峰的眷恋则体现了对壮丽山川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琴声与清晨的梧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接着,诗人提到的“黼黻文章”,不仅描绘了朝廷的繁华,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的认同与向往。最后的“朱火焕明中”则将整首诗的气氛推向高潮,光明与热情交相辉映,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成为了描绘夏日景色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源好:开篇即点出西方水源的美好,设定了自然景色的基调。
  2. 迎夏洒炎风:描绘夏日的炎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3. 红锦石边怜一派:通过“红锦石”形象地表现水的颜色,表达对自然的怜惜。
  4. 老张岩上恋群峰:表达对特定山峰的情感依恋,体现出诗人对游历的热爱。
  5. 时得化龙筇: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成就的向往。
  6.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琴声与晨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7. 黼黻文章朝内盛:对朝廷文化繁荣的描述,体现出诗人对文采的欣赏。
  8. 山川林木野亭空:自然景色的空灵,表现出一种空旷与宁静。
  9. 朱火焕明中:最后的光辉描绘,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锦石”比喻水的颜色,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琴振玉,晓色倚梧桐”,形成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时间、空间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加了情感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源: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馈赠。
  • 红锦石:象征美丽与珍贵的自然景观。
  • 老张岩:代表对山川的敬仰与爱恋。
  • 琴声:象征精神的寄托与内心的宁静。
  • 朱火:象征光明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源”指的是哪里?

    • A. 东边的水源
    • B. 西边的水源
    • C. 南边的水源
    • D. 北边的水源
  2. “琴振玉”中的“玉”是指什么?

    • A. 玉石
    • B. 琴声清脆如玉
    • C. 玉器
    • D. 玉皇大帝
  3. 诗中提到的“朱火”象征什么?

    • A. 灾难
    • B. 平静
    • C. 光明与生命的活力
    • D. 黑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张继先的《望江南》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的壮美,前者侧重于夏日的宁静与和谐,后者则更强调山水的雄伟与壮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