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和忍盦春尽书怀之作》
时间: 2025-01-04 12:2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长亭怨慢 和忍盦春尽书怀之作
作者: 朱祖谋〔清代〕
再休问愁边鸥鹭,月冷沙昏,梦归何处。
故苑沧波,为谁绿到旧游路。
石鳞风起,呜咽作前秋语。
流水不参差,莫涴了一分尘土。
前度。有天风瑟瑟,日夜步虚来去。
新蒲细柳,问谁信好春无主。
恨双燕不把斜阳,细说与碧窗烟雾。
只翳镜飞红,遮断凌波新步。
白话文翻译
再也不要问愁苦中的鸥鹭,月光冰冷,沙滩昏暗,梦归何处呢?
故园的沧波,究竟为谁绿到了旧游的路上?
石鳞在微风中起舞,仿佛在为前秋低声诉说。
流水不再参差,别让一丝尘土沾染。
往昔的日子,有天风瑟瑟,日夜之间虚无地来去。
新绿的蒲柳,问谁能相信春天没有主人。
恨双燕不把斜阳,轻声细语地与碧窗烟雾诉说。
只有那飞舞的红花,遮断了我在凌波上的新步伐。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边: 愁苦的边缘。
- 鸥鹭: 指海鸥和白鹭,象征孤独与忧愁。
- 故苑: 旧日的园林。
- 沧波: 指波澜壮阔的水面。
- 石鳞: 可能指鱼的鳞片,形容水面上鱼跃的景象。
- 参差: 形容高低不齐。
- 瑟瑟: 形容风声低沉、哀怨。
典故解析:
- 双燕: 常常象征春天,燕子在中国文化中是春的使者,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情感。
- 碧窗: 碧色的窗户,常常用来描绘春日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风格典雅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无常,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和忍盦春尽书怀之作》是朱祖谋的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借助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诗的开头以“再休问愁边鸥鹭”引入,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随即转入对春天的追忆和对旧游路的怀念。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冷沙昏”、“故苑沧波”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氛围。
在情感表现上,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中提到“新蒲细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同时又伴随着“问谁信好春无主”的失落,表现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最后一句“只翳镜飞红,遮断凌波新步”则巧妙地用红花的飞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诗人无法再踏上那段春光明媚的旅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再休问愁边鸥鹭: 不要再询问那愁苦的鸥鹭,它们的孤独与哀伤。
- 月冷沙昏,梦归何处: 月光冷清,沙滩昏暗,梦又要归向何方呢?
- 故苑沧波,为谁绿到旧游路: 旧日的园林,波光荡漾,究竟是为谁装点了这条旧游的道路?
- 石鳞风起,呜咽作前秋语: 微风起时,水波荡漾,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秋语。
- 流水不参差,莫涴了一分尘土: 流水不再参差,希望不被一丝尘土所玷污。
- 前度。有天风瑟瑟,日夜步虚来去: 记得过去,天风瑟瑟,时光日夜虚无地流逝。
- 新蒲细柳,问谁信好春无主: 新绿的蒲柳,谁能相信春天没有主人呢?
- 恨双燕不把斜阳,细说与碧窗烟雾: 怨恨那双燕子未能将斜阳细语传递给碧窗烟雾。
- 只翳镜飞红,遮断凌波新步: 只有那飞舞的红花,遮住了我在水面上新的步伐。
修辞手法:
- 比喻: “石鳞风起”用风起的意象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 “呜咽作前秋语”,赋予流水以情感。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鹭: 象征孤独与忧愁,反映诗人的心境。
- 沧波: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细柳: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斜阳: 代表日落的美丽,也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
- 红花: 代表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鸥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幸福
-
“故苑沧波”中“沧波”指的是什么?
- A. 大海
- B. 河流
- C. 波浪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什么?
- A. 欢快
- B. 怀念与惋惜
- C. indifferent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祖谋的《长亭怨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在表达孤独与怀旧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朱祖谋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