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与静庵不通音问二十年矣,庚戌秋日,得来书相讯起居,并以词见怀,赋此却寄》
时间: 2025-01-14 08:5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与静庵不通音问二十年矣,庚戌秋日,得来书相讯起居,并以词见怀,赋此却寄
——朱庸斋
绮陌换斜阳。
地老天荒。
凭谁商略藕花塘。
一语平生都说尽,
只有悲凉。
廿载海生桑。
孤抱微茫。
还愁风雨近蛮乡。
留得潇湘残梦在,
各自回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秋日的斜阳照在绮丽的道路上,
天地变老,时光无尽,
谁来和我商量那藕花盛开的塘边?
人生的苦乐早已说尽,
留下的只有满腔的悲凉。
二十年的岁月如海水生桑,
我孤独地抱着这微茫的希望,
还担心风雨会逼近那蛮乡。
唯有潇湘的残梦还留在心间,
彼此都在回忆中苦楚相连。
注释:
- 绮陌:指美丽的道路。
- 藕花塘:指荷花盛开的池塘,这里象征着美好而又遥远的事物。
- 平生:一生的经历和感受。
- 廿载:二十年。
- 微茫:微小而模糊的希望或前景。
- 潇湘:指湘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回肠:指肠子,常用来形容思念之苦。
典故解析:
“藕花塘”可以引申为一种理想的境地,往往在古典诗词中用来象征美好的生活和情感。潇湘的意象常常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现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与友人静庵二十年未通音问的背景下,诗人收到朋友的书信,感怀往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缺失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友情缺失的感慨。开篇的“绮陌换斜阳”描绘了秋日的美景,但这一美景在诗人的眼中却带有一丝苍凉。接下来提到的“藕花塘”,不仅是美好回忆的象征,更是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词通过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中“二十载海生桑”的表述,生动地反映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诗人独自承受着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苦涩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潇湘的残梦成为了诗人唯一的寄托,象征着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美好过去的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绮陌换斜阳”:描绘了美丽的道路在夕阳的映照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地老天荒”:用来表达天地久远,时间无尽的感慨。
- “凭谁商略藕花塘”:诗人感叹再无人与自己一同谈论那美好的往事。
- “一语平生都说尽,只有悲凉”:对往事的总结,留下的只有悲凉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地老天荒”,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觉。
- 对仗:如“廿载海生桑”与“孤抱微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失去的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沉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陌:象征美好的往昔和青春的记忆。
- 藕花塘:象征美好而又遥远的理想。
- 潇湘:故乡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绮陌换斜阳”中的“绮陌”指什么? A. 美丽的道路
B. 荒凉的地方
C. 秋天的阳光
答案: A -
“廿载海生桑”中的“廿载”是什么意思?
A. 二十年
B. 三十年
C. 四十年
答案: A -
诗人对“藕花塘”的描述意在表达什么?
A. 对美好回忆的追溯
B. 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也描绘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词中,虽然同样表达思念,但其风格更为细腻柔婉,而朱庸斋的词则更加强烈直接,情感上带有一种悲凉的底色。两者在对待时光与情感的描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朱庸斋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