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1:37:13

何必畏炎蒸。

林下风生。

梧桐叶叶露华灵。

姑射仙人原是雪,当暑偏清。

病起喜身轻。

如在瑶京。

水晶帘卷曲阑凭。

好句飞来赓险韵,笔砚陶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其二
何必畏炎蒸。林下风生。梧桐叶叶露华灵。
姑射仙人原是雪,当暑偏清。
病起喜身轻。如在瑶京。
水晶帘卷曲阑凭。好句飞来赓险韵,笔砚陶情。

白话文翻译:

何必畏惧酷热的蒸烤呢?在树荫下山风轻拂,梧桐叶上露珠闪烁如灵气。
姑射仙人本是雪,正是炎夏却显得清凉。
生病后我反而觉得身体轻松,宛如身处瑶池仙境。
水晶帘子轻轻卷起,依靠在曲阑上,佳句如飞来,韵律险峻,笔墨陶冶了我的情感。

注释:

  • 炎蒸:炎热的蒸烤,这里形容夏季的酷热。
  • 姑射仙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中的仙女,代表清凉和高洁。
  • 瑶京:指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极乐与清凉。
  • 水晶帘:形容轻盈透明的帘子,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立(1645年-1714年),字子华,号心斋,清代诗人,生于浙江,后居于南京,擅长词曲和诗作。其作品风格清新流畅,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浪淘沙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清凉与舒适的向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二》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中对清凉的渴望,以及对生命轻松状态的感悟。开头两句“何必畏炎蒸,林下风生”,直接抒发了对炎热夏季的无畏,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用“姑射仙人原是雪,当暑偏清”来对比炎热与清凉,借助神话中的仙人,表达了即使在炎夏依然能感受到一丝清凉的心境。

诗中提到“病起喜身轻”,不仅是对身体的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中种种烦恼的超然态度,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轻松。最后两句通过“水晶帘卷曲阑凭”,营造出一种优雅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中获得的灵感和快乐。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必畏炎蒸:反映出诗人对热天气的淡然,表现出一种不怕困难的态度。
  • 林下风生:描绘夏日林荫中的清凉,渲染出一种惬意的感觉。
  • 梧桐叶叶露华灵:细致描写自然景色,营造出清新灵动的氛围。
  • 姑射仙人原是雪:用神话中的人物比喻清凉,强调夏季的清新感。
  • 当暑偏清:在炎热的夏天,依然能感受到清凉,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病起喜身轻: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状态的轻松感知,反映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水晶帘卷曲阑凭:描绘出一个优雅的环境,充满了诗意的宁静。
  • 好句飞来赓险韵,笔砚陶情: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愉悦和灵感的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姑射仙人与清凉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格调与深意。
  • 拟人:将自然元素如风、露珠等赋予生动的特性,使诗句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夏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清凉生活的向往和对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炎蒸: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林下风生:代表自然的惬意与舒适。
  • 姑射仙人:象征高洁与清凉。
  • 瑶京: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姑射仙人”象征什么?

    • A. 炎热
    • B. 清凉
    • C. 烦恼
    • D. 病痛
  2. “病起喜身轻”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的怎样态度?

    • A. 消沉
    • B. 轻松
    • C. 痛苦
    • D. 无所谓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炎热
    • B. 清凉
    • C. 冒险
    • D. 忧愁

答案:

  1. B. 清凉
  2. B. 轻松
  3. B. 清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比较顾贞立的《浪淘沙 其二》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愉悦与宁静,但顾贞立更强调对现实的超然,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沉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