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时间: 2025-01-01 14:36:27

闲来日日理荒余,剩引涟漪一派俱。

试把渔竿临断岸,从教画手貌成图。

啼春不到莺无友,警夜谁知雁有奴。

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李壁〔宋代〕

闲来日日理荒余,剩引涟漪一派俱。
试把渔竿临断岸,从教画手貌成图。
啼春不到莺无友,警夜谁知雁有奴。
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

白话文翻译:

闲暇时光里,我每天整理那片荒芜的余地,只剩下涟漪荡漾一片。试着把渔竿伸向断岸,任凭画师描绘出美丽的图景。春天的啼鸣还未到来,黄莺没有朋友;夜晚的警觉,谁能知道雁群的孤独。出处的事情需看时运,切勿将官场与江湖分开。

注释:

  • 闲来日日:指闲暇的日子。
  • 理荒余:整理荒芜的余地。
  • 涟漪:水面上荡起的波纹。
  • 渔竿:钓鱼的工具。
  • 临断岸:靠近断裂的岸边。
  • 画手:画画的人。
  • 啼春:春天的鸟叫声。
  • 莺无友:黄莺没有伴侣。
  • 警夜:夜晚的警觉。
  • 雁有奴:大雁在孤单中有如奴仆。
  • 廊庙与江湖:指官场与江湖的世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兴寄情,寄托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诗中提及的“江湖”与“廊庙”,暗示了官场与个人理想的冲突。

诗歌鉴赏:

李壁的《予赋雁湖诗》通过平淡的自然描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的首句“闲来日日理荒余”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选择。接下来的“剩引涟漪一派俱”则将这种闲适生活与自然的美感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试把渔竿临断岸,从教画手貌成图”更是在表现一种对艺术和生活的追求。诗人将渔竿比作一种工具,既是对自然的捕捉,也是对生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随后的句子转向现实,提到“啼春不到莺无友”与“警夜谁知雁有奴”,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尤其是“雁有奴”一语,揭示了即使在群体中,个体仍感到孤立无援。

最后两句“出处须将时运看,莫分廊庙与江湖”,则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了人应当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既要理解官场的复杂,也要不忘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来日日理荒余:日复一日,闲暇时光里整理荒地,表达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2. 剩引涟漪一派俱:仅剩下微波荡漾,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空虚。
  3. 试把渔竿临断岸:尝试将渔竿伸向断岸,象征着对生活的探索与尝试。
  4. 从教画手貌成图:让画师描绘成美丽的图景,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啼春不到莺无友:春天的莺鸟尚未到来,暗示孤独的状态。
  6. 警夜谁知雁有奴:夜间警觉,谁能理解雁在孤独中的挣扎。
  7. 出处须将时运看:应当关注时代的变化。
  8. 莫分廊庙与江湖:不要将官场与江湖生活割裂,提醒我们要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与渔竿、画手相类比,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拟人:将莺、雁拟人化,增强诗歌的感情表达。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在闲适生活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涟漪: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波动。
  • 渔竿:代表着对自然的探索与对生活的追求。
  • 莺与雁:象征孤独与无奈,表达对友情与陪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渔竿”象征什么? A. 对艺术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探索
    C. 对官场的向往
    D. 对友情的渴望

  2. “啼春不到莺无友”中“莺”指代什么? A. 春天
    B. 孤独
    C. 友谊
    D. 自然

  3. “莫分廊庙与江湖”的意思是? A. 不要将官场与江湖分开
    B. 不要关注世俗生活
    C. 要追求理想生活
    D. 不要放弃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李壁与王维:李壁的作品更多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切关注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研究》
  • 《李壁诗集》
  • 《古诗文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