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时间: 2025-01-01 15:3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栏楯相望咫尺间,翻沟送水助潺潺。
王家传里乌衣巷,梦得诗中碧玉环。
好看画船来泛月,何须蜡屐去寻山。
时人不解开湖意,便道渠侬苦爱閒。
白话文翻译:
在栏杆之间遥相望,细水翻涌伴着潺潺声。
王家传承的乌衣巷,我在梦中得到了碧玉环。
美丽的画船在月光下荡漾,何必穿着蜡屐去寻访山川。
时人不懂我对湖水的情意,反而说我只是喜爱闲游。
注释:
- 栏楯:栏杆,指围栏或护栏。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翻沟:指水流翻涌的样子。
- 乌衣巷:指王谢家族的居住地,因传说王家和谢家曾住于此,故称之为乌衣巷。
- 碧玉环:美好的梦境,如同碧玉般的环饰。
- 蜡屐:古代的一种鞋,常用于步行。
- 开湖意:指对湖水的理解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壁游览雁湖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生活闲适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壁的《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雁湖美景的热爱,也隐含了对当时人们生活态度的批判。诗中对比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与人们对自然的无知与误解,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思考。
开头两句通过“栏楯相望”和“翻沟送水”描绘了雁湖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提到“王家传里乌衣巷”,引入历史文化元素,表达诗人对古老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
“好看画船来泛月,何须蜡屐去寻山”,诗人通过对画船的描写,表现出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讽刺了一些人热衷于追求山水而忽略了眼前的美好。
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无奈与失望,时人不理解他对湖水的深厚情感,反而将其视为无所事事的表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栏楯相望咫尺间:描写栏杆之间的近距离,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
- 翻沟送水助潺潺:水流的声音伴随着诗人的思绪,体现自然的灵动。
- 王家传里乌衣巷:引用历史典故,增添文化深度。
- 梦得诗中碧玉环:梦境中获得美好事物的象征,表达诗人的理想与渴望。
- 好看画船来泛月:画船的美丽与月光的辉映,形成和谐美感。
- 何须蜡屐去寻山:否定传统的追求,强调当下的美好。
- 时人不解开湖意:对社会的失望与不解,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
- 便道渠侬苦爱闲:他人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误解,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梦得诗中碧玉环”将美好的梦境与珍贵的物品相提并论。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人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追求虚名。
意象分析:
- 栏楯:象征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翻沟:代表水的流动与生命的活力。
- 乌衣巷:历史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诗人的文化根基。
- 画船:美好与闲适的象征。
- 蜡屐:代表传统的、繁重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衣巷”与哪两个家族相关?
- A. 王家与李家
- B. 王家与谢家
- C. 李家与张家
- D. 赵家与孙家
-
“何须蜡屐去寻山”这句中的“蜡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鞋
- B. 一种船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食物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壁的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壁更注重个人情感与闲适生活的表达,而白居易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