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思叔惠巨竹一竿
作者:姜特立 〔宋代〕
清晨剪送碧琅玕,
想见轩窗六月过。
便欲持将钓东海,
未知何处可投竿。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我剪下碧绿的琅玕(竹子),
想象着在轩窗前,已经是六月过去了。
我想要带着钓竿去钓东海,
却不知道该在哪里投下钓竿。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琅玕:指绿色的竹子,因为竹子常用于制作钓竿。
- 轩窗:指房屋的窗户,通常是指高档的居住环境。
- 投竿:指将钓竿投放到水中,开始钓鱼。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钓东海”可理解为古人追求自由和远方的象征,东海在古代常被视为广大、浩瀚的海洋,代表着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喜欢描写竹子和水的意象。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晨,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竹子是中国文化中象征品德的植物,诗人用剪竹的动作开篇,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自然的钦佩。
诗歌鉴赏
《王思叔惠巨竹一竿》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的开篇“清晨剪送碧琅玕”,一方面描写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另一方面通过“剪送”这一动态,传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想见轩窗六月过”,则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的快速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
诗中“便欲持将钓东海,未知何处可投竿”则展示了诗人的向往与困惑。他想要去钓鱼,象征着对自由和广阔世界的渴望,但却又显得茫然无措,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晨剪送碧琅玕:清晨时分,剪下绿色的竹子,送给他人或自用,传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
- 想见轩窗六月过:在想象中,已经是六月,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
- 便欲持将钓东海:诗人想要带着钓竿去东海,象征着对自由和广阔世界的向往。
- 未知何处可投竿: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投下钓竿,表达了一种迷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生活的象征,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对仗:诗中“清晨”和“六月过”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钓鱼的意象,传达了对广阔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困惑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寓意诗人追求理想与品德。
-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东海:象征遥远的理想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想要钓鱼的地方是? A. 西湖
B. 东海
C. 南海
D. 北海 -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为: A. 快乐
B. 迷茫与无奈
C. 悲伤
D. 愤怒 -
“碧琅玕”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竹子
B. 青色的草
C. 红色的花
D. 白色的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通过高处的观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而姜特立的《王思叔惠巨竹一竿》则更多地聚焦于生活中的细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虽然背景不同,但都在探索时间与存在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