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

时间: 2025-01-14 04:19:14

岁暮偶出郭,斜阳带远村。

雪松含腊意,沙水动春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岁暮偶出郭,
斜阳带远村。
雪松含腊意,
沙水动春痕。


白话文翻译:

在岁末的时节,偶然走出城郭,
斜阳照射着远处的村庄。
雪松中透着腊月的气息,
沙滩上的水流动着春天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暮: 年末,指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 : 城郭,指城池的外围。
  • 斜阳: 夕阳,太阳快要落山时的状态。
  • 含腊意: 表示雪松中蕴含着腊月的气息。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 沙水: 沙滩上的水,可能是河流或海水。
  • 动春痕: 动是流动,春痕指春天的迹象,表现出春天即将来临的迹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岁末,正值腊月,作者在城外散步时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与春天的预兆,表达了对季节交替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出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冬末春初的独特景象。开头的“岁暮偶出郭”勾勒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诗人走出城郭,仿佛在寻找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接着“斜阳带远村”描绘了一幅温暖的田园图,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处的村庄,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后两句则通过“雪松含腊意”和“沙水动春痕”对比了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希望,雪松象征着冬天的坚韧与宁静,而沙水则是春天即将到来的象征,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岁暮偶出郭: 年末时分,诗人偶然走出城外,暗示一种随意的出行与反思。
  2. 斜阳带远村: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远方的村庄,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3. 雪松含腊意: 描述雪松中透出腊月的气息,体现出冬天的厚重与寒冷。
  4. 沙水动春痕: 沙滩上的水流动着春天的痕迹,暗示春天即将来临,带来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斜阳”与“远村”之间的关系比喻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
  • 拟人: “雪松含腊意”中雪松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对生命流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新生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松: 象征着冬天的坚韧与宁静,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 斜阳: 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温暖,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 沙水: 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暗示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雪松”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2. “斜阳带远村”中的“斜阳”指什么时间段?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观察与时间的感悟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历史的记录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描述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王维《鸟鸣涧》: 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姜特立《出郭》: 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关注自然景色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精华》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