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中感春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小雨湿红蕤,轻飔动碧池。
东君送消息,预作探春诗。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小雨中,红色的花瓣被湿润了,轻柔的风吹动了碧绿的池水。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消息,我提前写下了探春的诗篇。
注释
- 小雨:细小的雨,常常春天降落的雨。
- 红蕤:红色的花蕾,这里指春天将要开花的植物。
- 轻飔:轻柔的风,表现出温柔的气候。
- 动碧池:碧池指水池,形容水面因风而波动。
- 东君:春天的象征,通常指东风或春天的神灵。
- 预作:提前创作,意味着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 探春诗:写关于春天的诗,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典故解析
- 东君:在古代文化中,东风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探春:源自古代文人对春天的热爱,常常写诗描绘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春夏秋冬的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冬季的尾声,诗人通过描写小雨和春风,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欣喜。腊月是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预示着新的开始,诗人以此为契机,抒发对春的向往。
诗歌鉴赏
《腊中感春》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小雨湿红蕤”描绘出冬末春初的气候特征。细雨滋润了花蕾,预示着春天的生命力即将复苏。接着,诗人用“轻飔动碧池”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轻柔的风不仅吹动了池水,也仿佛在唤醒沉睡中的大地。
“东君送消息”则引入了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东风的到来,感受到春的气息,心中不禁涌起创作的冲动,想要提前表达对春天的赞美。这种情感在“预作探春诗”中得到了升华,诗人不仅在期待春天的到来,更是在以诗歌的形式记录这一瞬间的美好。
整首诗简短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蕴含着对生命、自然变化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雨湿红蕤:细雨洒落,湿润了即将绽放的红花,暗示春天的来临。
- 轻飔动碧池:轻柔的春风轻拂水面,激起涟漪,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东君送消息: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春的讯息,象征着万物复苏。
- 预作探春诗:诗人因感受到春的气息而提前创作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东风称为“东君”,赋予其神性,增强了春天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小雨”与“轻飔”,相对应,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来临,表达了人们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着温柔与滋润,为春天的到来铺垫。
- 红蕤: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轻飔:象征着春风的轻柔与温暖。
- 碧池:代表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雨湿红蕤”中的“小雨”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雨?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东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
诗人提前创作“探春诗”是因为什么?
A. 春天已经到来
B. 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C. 想要记录冬天
D. 没有其他事情做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中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使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春雨的滋润。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通过对早春的景象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欣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