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登楼》
时间: 2024-12-27 13:1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晚登楼纵远眸,可怜残腊似清秋。
烟开树色平连郭,日落江光斜上楼。
东岱北邙遥怅望,西山南浦小句留。
他时临眺知何处,雪霁风停记此游。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登楼远眺,令人怜惜的残冬景象宛如清秋。
烟雾散去,树色平坦,延展与城郭相连;
日落时分,江面的光辉斜照楼阁。
东边的岱山和北边的邙山,遥远而令人惆怅;
西边的山和南边的水边,留下一段小诗。
今后再临眺,知晓何处可看,
雪后风停,记得此行的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向晚:傍晚时分。
- 登楼:登上楼阁,指高处观景。
- 纵远眸:放眼远眺。
- 可怜:令人怜惜。
- 残腊:指冬季的最后时节。
- 清秋:清冷的秋天。
- 烟开:烟雾散去。
- 树色平连郭:树木的颜色与城郭相连,形容景色的开阔。
- 江光斜上楼:江面的光辉照射到楼阁上。
- 遥怅望:远望时感到惆怅。
- 小句留:留下小诗句。
- 他时临眺:他日再来观望。
- 雪霁风停:雪后天晴,风也平息。
典故解析:
- 岱山:指东岱山,位于今山东,是五岳之一。
- 邙山:位于今河南,古人常用以指代北方的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鄂容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后世对其诗作多有研究。其作品风格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
创作背景: 《薄暮登楼》创作于一个黄昏时分,诗人登楼远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写下此诗以抒发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薄暮登楼》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古诗,作者通过描绘登楼时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换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向晚登楼纵远眸”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氛围。诗人站在楼阁之上,目光远眺,感受到“可怜残腊似清秋”的情景,巧妙地将冬末的萧瑟和秋天的清冷相提并论,展现了岁月无情的主题。
接下来的“烟开树色平连郭,日落江光斜上楼”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烟雾消散,树木的颜色与城郭相连,江面的夕阳斜照,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里不仅仅是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留恋。
下半部分诗句“东岱北邙遥怅望,西山南浦小句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在遥望中感到惆怅,似乎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同时又留下了小诗句,表明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铭记。最后一句“雪霁风停记此游”则是对这次登楼游玩的总结与回忆,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不舍。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思考,使得作品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度,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晚登楼纵远眸:傍晚时分,诗人登上高楼,放眼远望,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可怜残腊似清秋:感慨冬季的残留,似乎有秋天的清冷,暗示着季节的无情。
- 烟开树色平连郭:烟雾散去,树木的颜色与城郭相连,描绘出开阔的景象。
- 日落江光斜上楼:夕阳西下,江面的光辉斜射到楼阁上,增添了美感。
- 东岱北邙遥怅望:向东望岱山,向北望邙山,感到惆怅。
- 西山南浦小句留:西边的山和南边的水边,留下小诗句,表现了对美好景象的留念。
- 他时临眺知何处:未来再来观望,不知会看到何种景象。
- 雪霁风停记此游:雪后天晴,风停,铭记这次游玩的经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末的景象比作清秋,突出季节的感慨。
- 对仗:如“东岱北邙”和“西山南浦”,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通过“烟”、“树色”、“江光”等意象构建出美丽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转瞬即逝。
- 残腊:象征着冬季的尽头,暗示着生命的最后一刻。
- 江光:代表着流动与变迁,寓意着人生的旅程。
- 雪霁:代表着清新与希望,象征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向晚登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喜悦
C. 怒火
D. 疲惫 -
“可怜残腊似清秋”中的“残腊”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在远眺时,对什么感到惆怅? A. 自然景色
B. 未来的不确定
C. 人生的无常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鄂容安的《薄暮登楼》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社会动荡与个人苦闷,而鄂容安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