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下书无数,君专治四书。
因留精舍久,遂向举场疏。
山路挑包去,秋风罢讲馀。
故园荒草合,似欠一番锄。
白话文翻译:
天下的书籍多得数不胜数,而你却专心研究《四书》。
因为在精舍中久留,所以在举荐的场合显得疏远。
山路上挑着包袱离去,秋风送走了讲课的余韵。
故乡的荒草遍地,似乎缺少一番锄耕。
注释:
- 天下书无数:指世间书籍繁多。
- 君专治四书:君指对方,特别指代宋斌文叔,专注于《论语》、《孟子》等《四书》。
- 精舍:指书斋或学习的地方。
- 举场:指推荐或考试的场合。
- 挑包去:挑着行李离开。
- 秋风罢讲馀:秋风起时,讲课的气氛已经结束。
- 故园荒草合:故乡的杂草丛生。
- 似欠一番锄:似乎缺少一次锄地的耕作。
典故解析:
《四书》是儒学经典,《论语》和《孟子》是其中的代表,强调了人文教育和道德修养。刘克庄在此诗中提到的“君”,是指他的朋友宋斌文叔,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华,号清泉,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词、诗、文著称,是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尤其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宋斌文叔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人生态度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秋风”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开篇以“天下书无数”引入,展现出知识的浩瀚与个体的专注。刘克庄通过描写友人的专注于《四书》,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敬意,同时也为友人即将离去的孤独感到惋惜。
“因留精舍久,遂向举场疏”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学术追求的理解,尽管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但因长时间隐居学习而与社会渐行渐远,产生了一种疏离感。接下来的“山路挑包去,秋风罢讲馀”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山路、包袱、秋风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最后两句“故园荒草合,似欠一番锄”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故乡的荒草象征着内心的荒凉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离去后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牵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下书无数,君专治四书:点出知识的丰富和友人的专注。
- 因留精舍久,遂向举场疏:强调隐居学习的同时,反映出与世隔绝的感觉。
- 山路挑包去,秋风罢讲馀:描绘离别的场景,营造出伤感的氛围。
- 故园荒草合,似欠一番锄:故乡的荒凉反映内心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挑包去”和“罢讲馀”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风、山路、荒草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对友人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和故乡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
- 精舍:象征学习与隐居。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时刻。
- 荒草:象征对故乡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四书》包括哪些书籍?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B. 《诗经》、《楚辞》
- C. 《山海经》《红楼梦》
-
作者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忘却
- B. 惋惜与敬佩
- C. 嫉妒
-
“故园荒草合,似欠一番锄”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热爱
- B. 对故乡的无奈与思念
- C. 对故乡的厌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本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的伤感,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过往的回忆,而刘克庄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对知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