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4-09-19 21:44:08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白话文翻译:

我抚着莲花吟唱,檐边的葡萄也曾写下诗篇。身边再无其他花朵,倦怠的炉火熏染着漫长的日子。柔软的桑叶下,玉石般的小芙蕖,生长在竺国,长在闽山,最终移居到玉城。池边亭子和竹院,坐在冰冷的围墙处。绿叶环绕着千百丛,夜色将尽时,争相迎接露珠的到来。曾有人评论,这花妖媚胜过江梅,香气可以媲美明月,风中韵味更是消散了人间的暑气。

注释:

  • 抚莲:抚摸莲花,吟唱与莲花有关的诗句。
  • 檐葡:檐下的葡萄,指生长在房檐下的葡萄。
  • 倦炉:疲倦的炉火,暗指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单调。
  • 柔桑叶:柔软的桑树叶,常用于喂养蚕。
  • 玉碾小芙蕖:象征纯洁与美丽的小荷花。
  • 竺国、闽山、玉城:地名,分别指代不同的地方。
  • 冰围:冰冷的围墙或围栏,给人一种清凉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鎡,宋代诗人,官至秘书省员外郎。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作者在池边静坐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莲花、葡萄、桑叶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清新、柔和的意境。尤其是“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珍视。在这首诗中,张鎡不仅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过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诗中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的情境与深邃的思考,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抚莲吟就:抚摸莲花,吟唱诗歌,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情景。
    2. 檐葡还曾赋:檐下的葡萄,也曾赋诗,暗指生活的多彩。
    3. 相伴更无花:身边已无其他花,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单调。
    4. 倦炉熏日长难度:炉火倦怠,漫长的日子难以度过,流露出一种无奈。
    5.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桑叶下的小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6. 生竺国,长闽山:描述花的生长环境,增添了地方色彩。
    7. 移向玉城住:花的移居,象征着生活的流转。
    8.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描绘了一个清凉的聚会场景。
    9. 绿绕百千丛:绿叶环绕着百花,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10. 夜将阑争开迎露:夜将尽时,花儿竞相迎接露水,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11. 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有评论说这花比江梅更妖媚,显示了对花的赞美之情。
    12. 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花香可以媲美明月,风中的韵味消散了人间的暑气,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芙蕖比作玉碾,表现其美丽。
    • 拟人:花儿在夜晚争相迎接露水,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美的珍视,传达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纯洁与优雅。
  • 葡萄:代表丰收与生活的多彩。
  • 桑叶:寓意生机与自然的滋养。
  • 露水: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张鎡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柔桑叶里,小芙蕖”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荷花的美丽
    • B. 自然的宁静
    • C. 生活的单调
  3. 诗中“妖媚胜江梅”指的是?

    • A. 荷花的香气
    • B. 另一种花的美丽
    • C. 江梅的逊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描绘思念之情与自然的和谐。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夜晚的感受。

诗词对比

  • 张鎡的《蓦山溪》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张鎡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关于宋代诗人的详细介绍与作品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