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得汪舍亭婺州晚春见怀诗用蜕岩韵答之》
时间: 2025-01-19 13:5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得汪舍亭婺州晚春见怀诗用蜕岩韵答之
又腾腾一番春晚,无情潮落江浦。
故人犹忆春前别,不肯载愁流去。
窗暝处,展淡墨吴笺忽见殷勤语。
客怀定苦。在縠水双流,沈楼一角,日日独看雨。
凄凉意。不数淋铃督护,风流那减张绪。
平生我亦多情者,更搯酒边遗谱。
还问取。问青子绿阴可记城南路。
休歌尔汝。待再觅邮筒,馀花晚笋,刻意为君赋。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潮水无情地从江边退去。
故人仍然记得春天前的别离,却不愿带走心中的愁苦。
在窗前昏暗的地方,展开淡墨的吴笺,忽然看到关切的问候。
客居他乡的我,心中满是苦闷。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孤独地在一角看着细雨。
感到凄凉的情绪。不敢多说雨声的细腻,风流倜傥的心绪又何以减轻?
我平生也是个多情的人,常常在酒边留下遗谱。
还想问你,是否记得城南路旁的青绿阴影。
不要再为我歌唱,等到再次寻找到邮筒,再将晚花和嫩笋,特意为你赋诗。
注释
- 腾腾:形容春天的气息浓厚。
- 潮落江浦:指潮水退去,江边的景象。
- 吴笺:指一种书写用的纸,特指江南地区的纸张。
- 殷勤语:亲切问候的话语。
- 淋铃:细雨的声音。
- 张绪:指情绪、心绪。
- 青子绿阴:指春天的青葱树影。
- 城南路:可能指作者曾经游玩或生活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约1760-约1840),字景星,号西湖,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写山水和自然景物,作品多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末,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留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愁苦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摸鱼儿》以春末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又腾腾一番春晚”不仅传达出春天的气息,更是营造了一种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潮水的退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故人与自己的别离使诗人心中愁苦不已。
在描绘环境时,诗人用“窗暝处,展淡墨吴笺”展现了他在昏暗的窗前,独自书写心情的情景,仿佛在与自己对话。细腻的情感流露无遗,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客怀定苦”,诗人自述身在异乡的苦闷,反复提到的细雨与孤独,象征着内心的哀愁。在与自然景象的交融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春天的美好、离别的愁苦结合,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共鸣。
最后,诗人以“休歌尔汝”结束,似乎在告诫故人,暂时放下忧伤,期待再次重聚的那一天。这种情感的起伏与深沉,让整首诗在清丽的表面下,隐藏着深厚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又腾腾一番春晚: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即将结束的时刻。
- 无情潮落江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故人犹忆春前别: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不肯载愁流去:心中的愁苦难以忘却。
- 窗暝处,展淡墨吴笺:在幽暗的环境中书写,反映内心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喻为时间的流逝。
- 拟人:赋予无情潮落以情感。
- 对仗:如“在縠水双流,沈楼一角”,对称美感突出。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孤独、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春晚: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暗含对逝去的怀念。
- 江浦:水的意象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吴笺:书写与交流的载体,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细雨:象征孤独与思念,渗透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谁? A. 亲人
B. 朋友
C. 恋人
D. 不详 -
“窗暝处,展淡墨吴笺”中“淡墨吴笺”代表什么? A. 书信
B. 画作
C. 诗稿
D. 日记 -
诗中的“平生我亦多情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冷漠
B. 多情
C. 忧伤
D. 快乐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煜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厉鹗的《摸鱼儿》与李煜的《虞美人》均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宋元明清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