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杂诗六首·明叔家瑞莲》
时间: 2025-01-04 08:4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家得莲种,远自浙江湄。
明烛然空碗,浓朱画细丝。
盛开尤菡萏,到落不离披。
岂独夏花好,仍兼秋实奇。
味长包石蜜,壳嫩剥燕支。
况复芬芳久,霜前殊未衰。
白话文翻译
你家得到了莲花的种子,来自遥远的浙江河边。
明亮的烛光下,空碗里盛着浓厚的朱红,细致的丝线绘成图案。
盛开的莲花如同菡萏,落下的花瓣依旧不离披散。
难道只有夏天的花好,秋天的果实也同样奇特。
莲的味道像包裹着石蜜,果壳嫩滑如燕子的嘴。
更何况它的芬芳持久,霜降之前依旧不衰退。
注释
- 莲种:莲花的种子。
- 浙江湄:指浙江省的河边,湄字指水边。
- 明烛:明亮的蜡烛。
- 浓朱:深红色。
- 菡萏:指盛开的莲花。
- 秋实:秋天的果实。
- 石蜜:指甜而稠的蜜,形容莲子的味道。
- 燕支:燕子的嘴,形容莲子壳嫩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致力于史学研究和政治改革,风格清新朴实,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诗中通过描写莲花的生长和特点,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园杂诗六首·明叔家瑞莲》是一首描绘莲花的诗,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特性。开篇便以“君家得莲种”引入,显示出莲花的珍贵与独特,加上“远自浙江湄”的地理背景,赋予了莲花一种远道而来的神秘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明烛然空碗,浓朱画细丝”,将莲花的色彩与形态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仿佛让人看到了那盛开的莲花在烛光下的细腻光泽。
诗的转折在于“岂独夏花好,仍兼秋实奇”,诗人不仅赞美了夏天的莲花,也提到了秋天的果实,展现出自然界的循环与丰盈,表现出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欣赏。同时,莲子的“味长包石蜜”与“壳嫩剥燕支”的比喻,生动地传达了莲的美味与嫩滑,令人垂涎欲滴,从而引发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到“况复芬芳久,霜前殊未衰”,强调了莲花的持久与坚韧,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莲花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暗示。整首诗在对自然美的歌颂中,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赞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家得莲种,远自浙江湄。
- 你家获得了来自浙江河边的莲花种子,表现出莲花的珍贵。
-
明烛然空碗,浓朱画细丝。
- 在明亮的烛光下,空碗里盛着深红色的莲花,细致的花瓣如丝线般美丽。
-
盛开尤菡萏,到落不离披。
- 盛开的莲花如菡萏一样美丽,花瓣飘落时依然不散。
-
岂独夏花好,仍兼秋实奇。
- 不仅夏天的花好,秋天的果实也同样奇特。
-
味长包石蜜,壳嫩剥燕支。
- 莲子的味道如同包裹着石蜜,果壳滑嫩如燕子嘴。
-
况复芬芳久,霜前殊未衰。
- 更何况它的香气持久,霜降之前依旧不衰退。
修辞手法
- 比喻:“味长包石蜜”用石蜜比喻莲子的味道,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夏花好”与“秋实奇”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落不离披”赋予莲花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持久的美好。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高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蜡烛:象征光明与温暖,为诗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温情。
- 秋实:象征丰收与成熟,体现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家得莲种”中的“莲种”指的是什么?
- A. 莲花的种子
- B. 荷叶
- C. 荷花的根
- D. 荷花的果实
-
诗中提到“明烛然空碗”,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暗淡无光
- B. 明亮温馨
- C. 冷清孤寂
- D. 漫无边际
-
诗中“岂独夏花好,仍兼秋实奇”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只有夏天的花美丽
- B. 夏秋两季都有其美
- C. 秋天的果实不重要
- D. 花开花落皆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李白的《春晓》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相呼应,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