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玉吴台旧,咏茅梁苑新。
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
直道高当世,清风遗后人。
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棲尘。
白话文翻译:
钓鱼的玉台是旧时的景象,吟咏的茅梁苑却是新的风貌。
地位高贵如华衮,但家境却像布衣般贫寒。
坚持正道,才能在当世高尚,清风留给后人。
千秋之下,寒光照耀眼目,竹简和帛书不再沾染尘埃。
注释:
- 钓玉:指的是钓鱼,象征一种清闲的生活。
- 吴台:古代指的是吴国的台地,可能暗指大地的美丽。
- 华衮:华丽的官服,象征高贵的地位。
- 布衣:指的是平民,家境贫寒。
- 直道:正直的道理或行为。
- 清风:象征高洁、清白的气节。
- 千秋:指时间的久远。
-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象征文化典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实事求是,倡导儒家思想。他的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是司马光为纪念祁国正献公而作,表达对其的悼念与敬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品德与地位的思考,强调了正直与清白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正献公的追思与敬仰。首联以“钓玉吴台旧,咏茅梁苑新”开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古老美好时光的怀念,又引出了新的时代风貌。第二联“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通过对比地位与家境的反差,突显了正献公的高尚人格与清白气节,揭示了“直道高当世”的主题,强调了道德的崇高性。最后两句“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棲尘”则用历史的长河来照亮人的品德,竹帛象征着文化的传承,意指即使身处尘世,正直的品德也能超越时间的洗礼,留存于世。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司马光对人品的高度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钓玉吴台旧,咏茅梁苑新:怀旧与新生的对比,钓鱼的悠然与吟咏的雅致。
- 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反映高贵的地位与贫寒的家庭形成对照,突显人物的高尚品德。
- 直道高当世,清风遗后人:崇尚正道,清白之气留给后人,是对正献公的赞美。
- 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棲尘:历史的光辉照耀,知识与品德的永恒。
-
修辞手法:
- 对比:首联和第二联中对比古今、地位与家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竹帛象征文化,清风象征高洁的品德。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正直与清白的重要性,表现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追思,传递出一种理想的道德观。
意象分析:
- 钓玉:象征闲适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 华衮:代表社会地位的象征。
- 布衣: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
- 清风:象征高洁与正义。
- 竹帛: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中的“华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卉
B. 华丽的官服
C. 一种武器
D. 一种美食 -
诗中“千秋寒照目”是想表达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历史的久远与光辉
C. 个人的悲伤
D. 自然景色的美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司马光的《祁国正献公挽歌》更侧重于品德的赞美和历史的深度,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个性的表达。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诗词的艺术与技法》